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十章好歌不怕晚(第1/2页)
【要说魏宇打分以来得罪谁得罪的最狠,那绝对是金牌制作人丁昂,其他几次打分要么是节目要么是网络,措辞还算收敛。
只有他是在颁奖典礼被当众打分,在无数同行大佬面前丢了脸面,以他的性格肯定不可能就此作罢。
听到魏宇打算出专辑,丁昂有点坐不住了,单曲什么的都是小打小闹,歌曲数据可以靠粉丝买榜灌水,但专辑销量可没那么好刷。
专辑的数据是可以衡量一个音乐人地位的,一旦魏宇有了拿得出手的神专,那性质可就变了……
狙击,必须狙击,就算赢不过,也要大大影响一波魏宇专辑的销量,拉他下水,还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怎么爽文写多了写这种反派总会有种异样的快感……”
余惟感觉自己就是天生当杂鱼反派的料,一脸邪笑的桀桀桀不比隐忍好玩多了?
可惜,专辑打擂台的情况很难发生,尤其是短视频时代到来后,现在的歌手都没几个出专辑的,更别提撞车了。
如果套用小说术语,现在是专辑的末法时代,专辑需投入大量资源,周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还不一定能回本,吃力不讨好自然没几个人愿意做。
就算有,也基本都是围绕粉丝经济,很难再有以前那种破圈神专。
不过对于余惟来说这个成本就很小了,他需要的只有追读,只要读者给力,音乐大全他都能搞出来。
“专辑至少得十首歌吧。”
也不知道到时候他一口气把十来首歌写出来,系统会怎么判定追读数据,别到时候膨胀十倍……
在新章节发布前,余惟特地在最后加了一句“《红豆》今晚零点上线,大家可以去听听”。
比起公司和音乐平台的宣传,余惟还是相信自己在书里的宣传,毕竟看书的可都是活跃粉。
可算是把这首歌熬出来了,其他几首歌,要么节目里唱,要么直播里唱,再不济也有个小视频,《红豆》是唯一一首按照正常流程发歌的。
除了歌名和主题,网友对这首歌几乎一无所知,这也正是余惟想要的效果,比起在综艺和直播的环境里,《红豆》适合戴上耳机慢慢品。
无论是词曲创作,艺术价值,奖项口碑,这首歌都是毫无争议的顶级,好歌不怕晚。
“专辑好耶,不过《红豆》是什么?”
“狗作者你看看你干的好事,间隔太久大家都快忘记这首歌了!”
“没钱开音乐平台会员啊,大喷菇v我九块九。”
“你说的对,但我还是不知道《红豆》跟颜色有什么关系,虽然那首《绯色》跟颜色也没啥关系。”
“我是爱晨,这首歌要是没人家《绯色》好听我可要冲你了!”
虽然言辞有些极端,但看得出来大家还是很期待新歌的,余惟翻了下章评,开始准备首张专辑。
月初的新歌榜上,还没有一首能打的歌,他们回头一看,上个月榜一大哥是余惟,上上个月还是余惟。
这个月不出意外应该还是他,毕竟他欠的歌不止一首,《无名之人》和《岁月神偷》正式版都没出,前两天还多了个完全看不懂的《踏浪》。
其他网友看不明白,但久经书场的老书虫已经明白了,余惟这一连串的优秀作品,这显然是有……存稿啊!
他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歌都是余惟沉淀那几年写好的,就等一股脑拿出来爆更了,跟网文作者的路数如出一辙。
当晚,他们点开了热乎的《红豆》,但却没听到余惟那熟悉的清亮声线,而是略有些沙哑的嗓音,尾音甚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
“还没好好的感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章好歌不怕晚(第2/2页)
雪花绽放的气候
我们一起颤抖会更明白
什么是温柔。”
这还是余惟唱的吗?
众人不可思议地回过头看了眼主创名单,演唱者作词作曲都是余惟无疑,唱法显然是余惟刻意为之。
这首歌余惟整整录了二十多遍,直到嗓子冒烟,他才唱出了大同老师那种独自哼唱的真实感。
这一个开头就不是《绯色》能碰瓷的,余惟的声线轻柔如耳语,配合爵士吉他分解和弦,哀愁的同时又带着对往事的温柔追忆。
比起无病呻吟的情伤,这种层次感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深夜。
都说红豆是相思,但在余惟这首《红豆》里,红豆却隐喻爱情的无常。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相聚离开都有时候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熟悉余惟的网友都能听出来,这是他唱的最克制的一次,技巧克制但直击人心。
这一句揭示万物皆变的本质,也完美体现了爱情幻想破灭后的煎熬,如果说《绯色》是失恋后哭的歇斯底里,但这首歌就是对爱情本质的探讨。
师傅就是师傅,这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用红豆的意象暗喻亲密关系中的疏离感,点破爱情中自由与束缚的永恒矛盾,这是其他情歌里非常少见的内容。
完全没有可比性,听到这的时候他们已经完全忘掉小说里两首歌比赛的情节了,只剩下对于这首歌欣赏。
其实余惟的上一首《无名的人》还是有不少人质疑的,因为它技巧不多,着重情感共鸣,代入不了自然听不进去。
很多创作型歌手的唱功一般,这是业内公认的,毕竟同时兼顾脑子和嗓子还真不容易。
但这首《红豆》不同,无论是技巧还是情感它都是相当顶尖的一档,哪怕共鸣不了,也很难对不认可这首歌。
余惟就像算准了大家对他的评价,恰如其分地炫了一波唱功,这难道不是有意为之吗?
本来大家只是怀疑余惟有存歌,但在听完这首歌之后,这种怀疑几乎变成了笃定。
这家伙肯定是囤了一堆歌,跟打牌一样,根据网络环境出牌,先写小说里打个预防针,然后再出手。
不愧是写书的,扮猪吃老虎这一块。
“别攒了,一首一首往外冒我都快急死了,能不能一口气把存稿全发了?”
“陈晨是对的啊,还好滑跪的快,要不然得被这首歌打成渣渣。”
“大喷菇你真没谈过恋爱吗,情歌一首比一首刻骨铭心?”
“这本书连女主都没有,你觉得他像谈恋爱的?”
催更催歌的评论余惟就当没看见,但吐槽没女主这事他就得说道说道了,打分炮轰娱乐圈这种情节戾气太重,有女主会很割裂。
该取舍就取舍,魏宇吃点苦问题不大……
读者的讨论还在继续,但慢慢地,话题聊歪了,一位考公大省的读者率先指出:
“这是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娱作品需要同落后的小说更新之间的矛盾,只要小说出歌慢,余惟出歌就快不了。”
说直白点,正儿八经看余惟书的肯定没有想听歌的人多,扑街书,零个人在意,大家只想听歌。
但只要余惟还码字,他就会按照小说节奏出歌,而且他码字,就会占用写歌的时间。
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只要余惟不写书不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出歌了?
“兄弟们点点举报,让余惟安心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