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322章、雪谏倾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22章、雪谏倾樽(第1/2页)
    因为朱慈炅的故意拖延,会议已经接近中午,会议室内的气温有点热,参会者都有意无意的开始喝水。
    刘一燝放下茶杯,很是认真看向朱慈炅。
    “陛下,老臣也说个道理吧。如果要架桥,首先就是要过河,如果要修楼,首先就是要奠基。一件瓷器再漂亮,也得先看看荷包里的钱够不够。
    陛下,如今要供养平辽,朵颜,国畿,也要支援陕西,陛下又要开发郧阳,朝廷还有造宝船、造火器的大计,四川贵州还在打仗,南直山东又增加了无数官员。
    陛下,除了陕西,直隶、山西、河南今夏也大面积减产了,就算太仓有钱,我们也没有粮食。粮价必然走高,重启银元很快就会不值钱了。
    以教治藏,老臣是支持的,但是,出兵,大明的荷包恐怕支持不了。”
    朱慈炅轻轻一笑,没钱,借钱就是了。只要借钱,日月商会就会绑死在大明这艘破船上,借得越多,大明就越安全,他们绝对不会让大明沉没的。
    可惜大明没有负债经营这个理念啊,这件事,无论是借款方和贷款方都没有准备,需要找个机会让大家都先尝尝甜头,钓鱼也要打窝嘛。
    朱慈炅没有回答刘一燝,低头很认真的将自己这个绑架大明商人的想法记录在小本本上。看上去,他似乎在认真思考刘阁老的问题,还非常慎重的记录。
    黄立极也很慎重的思考了一番。
    “大明直接出兵进藏的确不妥,老臣的建议还是以藏制藏。如果一定要出兵,最好还是用六番招讨司,贺克繇提到的青海土司也可以考虑嘛。
    如果需要茶叶、丝绸甚至武器,朝廷都能接受。陛下也说了,藏区很重要,不过暂时先羁縻,以后有机会再考虑直接出兵也是可以的,这可以作为朝廷的长远目标。”
    孙承宗皱着眉头,很是疑惑的扫视了下几个侍郎,先咳嗽了一声。
    “乌斯藏如果老夫没有记错,没有几个人吧?两位听到要出兵就退缩了,也不问问需要多少兵力。
    如果老夫没有估计错,以新六卫精锐,五千人足以平藏了。哪怕朱燮元还在平乱,单单四川就能筹集到平藏的粮草。一点小事而已,陛下要进兵就进兵吧。
    倒是贺克繇提到的青海,老夫突然隐隐觉得有些不妙。天汗部把蒙古人都赶到那边去了,陛下又把杨嘉谟调到了宁远,贺虎臣新官上任,甘肃镇恐怕有危险。
    陛下,老臣想立即去信一封,提醒下贺虎臣。王家桢他们已经出发了吗?此事也要告诉下他们。”
    朱慈炅目瞪口呆的看着雷厉风行的孙承宗,轻轻点头。陈子壮立即出门给孙承宗拿来笔墨,就在会议室中,孙承宗直接开始挥毫写信。
    一堆人看着他都有些无语,但朱慈炅稍想了一下就觉得孙承宗的担心不无道理。大明的许多问题不会消失,只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朱慈炅也默默写字,他想要用熬鹰战术对付林丹汗,但怎么感觉自己好像要先熬不住,必须要接见林丹汗了,不然蒙古人要出大问题。
    孙承宗伏案疾书,心无旁骛。朱慈炅也转念在思考蒙古西迁的隐患。只有孙阁老那句‘小事而已’的余音,在略显尴尬的静默中回荡,他本人却浑若未觉。
    还是奉命列席会议,不能再去山上找和尚下棋了的曹思诚出面缓颊。
    “钱侍郎,乌斯藏的人说了需要多少兵马吗?”
    钱象坤扫了眼孙阁老,很是谨慎的开口。
    “没有说,不过藏区有几千人的确已经是了不得的大势力了,他们的人都是临时招集的,没有多少势力能随时集结几千人,他们战力肯定不如新六卫。”
    刘一燝被孙承宗当着众人的面嘲讽,心中有气。
    “几千人就算能打赢,乌斯藏那么大,怎么控制治理?还不是要依靠喇嘛。”
    曹思诚在督政院里和众多亲王打交道,心头始终有些阴霾,他装模作样的拈须沉吟。
    “依靠喇嘛是要依靠喇嘛,不过,也可以如黔国公故事,弄个世镇乌斯藏嘛。为显朝廷重视,派出亲王其实也不错。”
    出生在成都的朱之臣摇摇头。
    “乌斯藏这个藏,意思就是瘴气的意思,吐蕃人不受影响,但大明一般人恐难以习惯。新六卫固然精锐,但几乎都是南直诸卫改编而来,派他们入藏,恐怕要先为瘴气所阻。
    我的建议是,如果要进藏,无论士兵官员都可以先去金川一代驻训,能适应者方才可以入藏。即使是川人,诸土司中适者亦不过半,汉兵更是十中存一。”
    黄立极发现朱之臣对乌斯藏更有了解,忍不住问道。
    “蒙古人呢?我们有天汗和朵颜两部直属,都可以信任,尤其是朵颜。他们的头人都搬到通州天津来了,要不是京师房价太贵,这帮暴发户非得挤进京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2章、雪谏倾樽(第2/2页)
    不能光让他们享受大明的好处,该出力还得出力。带个路都带不好,老夫不相信他们去乌斯藏还能带回来一个天汗部。组织几万朵颜人西进,平辽那边后勤压力也小点。”
    朱之臣拱了拱手。
    “蒙古人我就不知道了,按照元人记录,他们的确能进藏。不过,我个人觉得,高原上的蒙古人影响应该不大,但低地平原的蒙古人估计还是有影响。”
    久未发话的徐光启忍不住也接了一句。
    “没想到乌斯藏如此麻烦!”
    其实在座所有人都觉得乌斯藏麻烦,但是却又有人想讨好朱慈炅。乌斯藏本来就是大明领土,只要能克服高原气候,调兵遣将其实问题不大。
    最关键的是当地土司不管信啥教,属于哪方势力,其实都奉大明为主,只要大明军队进藏,绝大多数地方甚至可以做到不发一矢的,甚至还可以获得一些钱粮兵马。
    这简直就是送到手的泼天大功,出生在四川的朱之臣和与林丹汗有过接触的贺逢圣,其实都看穿了进藏的实质,两个人都有点跃跃欲试,毕竟有温体仁珠玉在前。
    内阁的阁老们对此也心知肚明,但是无论朱之臣还是贺逢圣都属于边缘人物,他们身后没有大佬的。贺逢圣还勉强算东林外围,但朱之臣他的出身就注定了他是朱慈炅最喜欢的孤臣。
    最憋屈的人无疑于钱象坤,乌斯藏的事本是他全权负责的,但进藏,他又不敢。他几度想张嘴,又几度闭嘴,连刘一燝询问的眼神都不敢回应。
    如果他也表露想法,刘一燝肯定会顺水推舟,甚至极可能就是他了。毕竟这个议题是新出现的,没有人有准备,也没有人预料到这事甚至有入阁前景。这害得钱象坤心里住了只蚂蚁。
    此时,朱慈炅的侍卫大珰,御马监掌印谭进从御道出现,走到朱慈炅身边。
    “皇爷,御宴已经准备好了,房姑娘那边又有太后送来的午膳。皇爷要到哪用膳?”
    朱慈炅可是一点都不饿,毕竟他早餐和午膳中间还吃过一次,他都没感觉到已经过午时了。他也很喜欢由他营造的会议氛围,不是严肃的上朝奏事,而是轻松开明的政治讨论。
    每次会议,朱慈炅都觉得很有收获,都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在治理着这个庞大的国家,而不只是坐在御座上的吉祥物。
    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他也能更多的认识了解他的臣子,甚至得出一些特别的理政经验。
    比如孙承宗突然提到的西北问题,接触到这些消息的人实际上是当初在北京接待林丹汗的贺逢圣,但贺逢圣把这些事只当成了一种见识,而同样的消息在孙承宗眼里就成了危机。
    这不是贺逢圣的失误,因为术业有专攻,他没有负责过军事,更不了解西北,他的使命就单纯是接待。朱慈炅从中简单就得出了结论,以后的接待工作可以让各个方面的人都要参与。
    这样的会议,也更方便朱慈炅识人用人,眼前的朱之臣就是他的发现。这个人之前不过是无所事事的南京鸿胪寺卿,并入礼部后也很像个混子。
    朱慈炅今天才发现,这个朱之臣其实比很多人有担当,考虑问题也很有自己的见解,更主要的是,这个人在朝堂上似乎没有啥背景。
    谭进进来后,不少人脸上都有些热切,朱慈炅笑了笑。
    “好吧。诸卿做事不积极,干饭都很积极。朕的确给诸卿准备了午宴,就在交泰殿。你们以后就别瞎传什么老朱家抠门了,连顿饭都舍不得。散会后,集生领诸卿过去吧。”
    捧场的依然是黄立极。
    “陛下快别这么说,臣等可不敢。关于礼制耽误的事,陛下也不能怪老臣不积极啊,老臣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事的。
    不过,南京的双沟贡酒不太合老臣口味,老臣还是喜欢北京的鹤年贡酒。刘公公,陛下又不喝酒,你们可不许藏起来了。”
    刘若愚也连忙露出笑颜,“元辅当面可不敢藏,应该是有的。”
    刘一燝有些不爽黄立极闲话里都带刺,礼部的事合着也是老夫的事,不怪你就只能怪我了。他也开口笑道。
    “陛下身边,事情确实多了点,但口福也是不少啊。老臣上次喝过的四川贡酒还有没有?常侯在南京不干正事,这个酒倒是真不错!”
    君臣闲话,无比和谐,大明一片祥和。
    注:双沟贡酒为洪武朝太祖钦定御酿,鹤年贡酒为嘉靖朝严嵩严阁老始定,为养生药酒。四川贡酒为重启朝怀远侯常延龄入川始贡,疑似茅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税收只在机枪射程内!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开局侯府嫡子,我要娶女帝 年代:邪本是道,我有仇必报 这个高武太癫了 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枕上危情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快穿:每次都狂奔在救男人的路上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恶毒前妻搬空家产,团长日日红温 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 燕王殿下!你啥时候造反呀? 奇缘漫记 人处绝境 渣男跪地求,大佬搂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