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42章 扶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林如海只以为贾敏是羡慕姜宁素日处事率性洒脱,暂时没往深想。
    二十年相伴的妻子眼看已油尽灯枯,他也无心深想。
    而贾敏说完这一句,分明见林如海没懂,也不再多说,只轻轻道:“让我最后见见黛玉罢。”
    林如海抹掉一脸的泪,站起来打开门:"黛玉?"
    黛玉身体一僵。
    太太真的要……走了吗?
    姜宁把黛玉抱起来,交给林平媳妇,给她整了整衣襟袖口:"去罢,好好和太太说说话。"黛玉今天穿得很漂亮,头发也梳得好看。贾敏最后见到的是这样的女儿,应该会宽慰些?
    王嬷嬷只在旁边看着林平媳妇抱大姐儿进了卧房,没上去帮把手,更没想跟进去。
    哎……虽然做奴才的不该这么想,可太太要走了,她真是放松了不少。
    姐儿眼看要上学挑丫头了,四个奶娘按例只留一两个,余下都要出去。她明明是太太挑的人,因为姐儿被姨娘养了几年,她和姨娘处得好,便叫太太不信起来了。
    前两日姐儿过来,她和秋篱陪着,太太要和姐儿说话,那魏胜媳妇直接就把她们请出去了。
    虽然她能明白,这是太太怕她们嘴巴不牢靠,转头就把太太说给姐儿的话告诉姨娘。可她尽心尽力服侍了姐儿四五年,这时候竟成要防备的外人了?心里怎么也舒坦不起来。
    更别说在下房里,虽是好茶好点心招待着,可只能在屋里,不能乱走动,连解个手都有人跟着,真成了“贼”一样。
    那秋篱原先还是太太屋里最说得上话的呢,太太是最信她才让她留下服侍姐儿,结果现在在正院也是“外人”了。
    虽说这未必原本都是太太的意思,可能是新上来的丫头怕秋篱秋藤两个回来再把她们顶出去,所以在太太跟前进谗言。太太病重,也未必知道她们在正院走一步都有人看管着。
    可魏胜家的把她们请出去,太太毕竟默许了,也没说多两句宽慰的话,怎么不叫人寒心。
    太太一走,家里真正是姨娘说了算,她也不用怕临了临了还要被换下去了。卧房外,姜宁拉绯玉站起来,一起等屋里的动静。
    只怕接下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她和绯玉都要跪不少,这时候就让膝盖先歇
    一会儿罢。卧房内。
    贾敏摩挲着黛玉的手,满腔疼爱不舍将要溢出来却不说片语,只把两本账册塞在女儿手里。
    "娘知道你聪明,一定能记住娘给你留了这些东西,便是暂且记不住,也要记住册子多厚,一页有多少字。一个月内,一定要让你爹爹亲手再抄一份给你。"
    她看向林如海,笑问:“都这时候了,你不会怪我不信你罢?”
    林如海摇头。
    贾敏笑道:“我大约猜到魏胜和绮云怎么不见了。想来,历年派他们回京送年礼,让他们有机会和大哥有所勾结,是我派错了人。大哥犯蠢生事,我不求老爷说情,只求若贾家能熬过这一劫,请老爷把这两本册子也手抄一份,送给我母亲收着……好吗?"[注1]
    她只猜对了一半真相。
    但林如海没多说,直接答应下来:"好。"
    他不想把另一半真想说出来,让她知道林家也可能会受牵连,死前还心里不安。
    总归再难也能保下黛玉和绯玉。
    贾敏向黛玉笑:“娘前两日和你说的外祖家,你可还记得?”黛玉抹泪哽咽:"记得。"贾敏笑:“那你说说。”可惜,娘还没见过她的孩子呢。
    黛玉回想:"娘说,外祖家是京中荣国公府,贾氏一门双国公,一向与别家不同。无奈外祖父去后,子孙不成器,屡屡犯法生事,尤其是大舅舅,简直无法无天……"
    其实“娘”…姨娘提过外祖家,但只说了外祖家从前有什么功勋,历代都有谁,如今有谁,有何人在朝为何职,姻亲有几家,这些人家都有什么人,有何官职,与林家关系如何,大概有何往来,不似“太太”这般,连各人的性格为人都细述清楚。
    贾敏早知女儿记性好,心中明白,临死之前见女儿话语这般清楚,她说的事事都记得,更觉欣慰。
    她积蓄着力气,不说话,只微笑对黛玉点头,鼓励她继续说。
    黛玉抿唇:“娘还说,宁荣两府之中,只有二舅舅算得上‘端方清正’。他喜好结交文人雅士,年轻时诗酒放诞,只是近年上了年岁,迂腐了些。可惜二舅舅家的珠大哥哥,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偏去年一病没了。还有二舅舅家的元春大姐姐,入宫做女史已快两年了。
    "
    贾家送女儿进宫博富贵,先谋得女史之位,再谋求宫内贵人赐婚之事,林如海并不赞成。
    但自从他被调往云南,林家和贾家除了一年一总送一次节礼外,再没有任何走动,只有贾敏偶尔与贾母有书信往来。
    贾家不问他,林如海即便从贾敏口中听说了什么,也绝不再提任何建议。
    敏儿和岳母的母女亲情,他不会断绝,但林家与贾家的姻亲情分,在他心里已经结束了。
    不过,二十年前,他和贾政毕竟算得上郎舅相合,志趣相投,贾珠亦算他从小看大的,他还教过这孩子。
    十四岁就进了学,精心培养到大的出息长子不满二十殁了,林如海在心有戚戚,感慨人事无常的同时,也更加觉得或许命数天定,人生本就难以圆满。就如同八年前母亲去世,他回老宅守孝,姜妹
    妹指出他书房的竹子缺了一角,他忽然觉得,就这么缺着也不错一样。
    青玉夭折后……他更是想过,或许林家几代单传到他,注定无子“绝后”。不然,为什么敏儿怀了四个孩子,小月和夭折的三个都是男孩?为什么只有黛玉和绯玉两个女儿平安活了下来?林如海还欲深想时,黛玉已说到贾宝玉了。
    "还有一位衔玉而生的哥哥,也是二舅母所出,只比我大一岁,顽劣异常,不喜读书,只爱在内帏厮混,外祖母溺爱,所以二舅舅不敢管。”[注2]
    "是……"贾敏还能听到女儿说话,眼前却已经看不清了。
    她的声音也模糊起来:"你外祖母最疼孙辈,你琏二哥哥年幼丧母,无人照管,便是在她跟前儿养大的。你外祖母从前最疼我,必然也会很疼你……”[注3]
    “黛玉,黛玉?"贾敏生怕女儿听不见,"你姜姨娘……是好人,你要多听她的话,要孝顺长辈,友爱姊妹,遇到难处,记得告诉爹爹……玉儿,玉儿!娘要走了……娘啊,娘……"
    林如海满面是泪,一手捂住黛玉的眼睛,一手握住贾敏无力滑落的手。贾敏停止了呼吸。
    ★
    林第满府皆白。
    ★
    京城。
    离太子宫变已经过去了八天。
    含元殿前的血
    迹尚未洗净,大明宫里肃杀的气氛还未有分毫消减,每三年一次,天子钦定进士名次的传胪大典却依旧举行了。
    新科进士们两股战战,惴惴不安,走过巍峨的丹凤门,站立在含元殿宽阔的甬路上。
    京中所有九品以上官员,包括诸亲王、郡王、驸马、仪宾、异姓王、以及公侯等各有爵之家,都依品级身份排位,或站在含元殿前的丹陛、丹墀上,或站在甬路两旁的广场上。
    只是相比往年,今年的传胪大典少了些人。
    尤其少了原该站得离皇帝最近,身份尊贵仅次于天子的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共四位皇子。
    所有人都知道少了人的原因。
    三月二十三夜,太子谋反。混战中,太子到四皇子共四位龙子皇孙殒命。陛下只有七位皇子,一下折损了大半。
    据说……陛下也受了伤。
    众人正不安时,年已六十有三,一夜之间暨发全白的皇帝由一位年轻皇子搀扶出来。众禁军带刀把守侍立,无人敢抬头去看陪在天子身旁的是哪一位龙子。直到那位皇子替皇帝开口,才有人略觉这声音熟悉,是——
    竟然是皇六子!
    不是陛下所余三位皇子中,年岁居长,李妃所出的皇五子,也不是身份最为尊贵的,甄贵妃所出的皇七子。
    是一向默默无闻,生母也默默无闻的沈嫔所出的皇六子!
    看来短短几日,陛下已经决定出了储君的新人选,今日照常举办传胪大典,就是为把皇六子推向人前?
    传胪大典在皇六子年轻但镇静的声音中举行了下去。永嘉三十一年贡士,贾敬,惊惶地等待着他的名次。一甲三人,当然没有他。二甲九十七人……也没有他。三甲……
    在贾敬快晕倒前,他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次。
    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三甲最后一名.…
    他会试排在第五十一,复试的名次也分明是二等第四十三名!贾敬知道自己完了。
    他本以为宁荣两府近几日都没有禁军上门,是逃过了这一劫。哪知他们没参与太子的计划,陛下还是不打算用他!
    读书四十年,年将五十,终于考得进士,却毁在了跟错人上..…太子殿下…太子怎么就没能忍耐住……
    贾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
    随众人谢恩,出宫,游街,上车,回了家的。他满脑子只有三个字:他完了。
    从此之后,别说受到重用,官拜一品,他任何官职都得不到了。就连身上的爵位,可能也要保不住……贾敬身上一时冷,一时热。他一时站起来满屋乱走,一时又坐在榻上半日不动。
    房门被推开。
    贾敬之妻扶着肚子进来,担忧问:"西府里请了太医,老爷要不要……"
    西府大老爷一从宫里回来就晕了。
    "太医?什么太医?谁病了?"贾敬脸色涨红,胡子一颤一颤,“我没事,出去!”他不想让人看见他这般狼狈相!
    “老爷?”见他这般,贾敬之妻更加担忧,不由上前两步想去扶他。“我说,出去!”贾敬猛一挥手。
    贾敬夫妻少年结发,成婚三十余年了。
    贾敬之妻今年已有四十九岁,再怀胎本便不易,又兼上了年岁,身体沉重,行动不便,被贾敬这一推,虽力气不大,也竟站立不稳,向后倒去!
    婆子丫鬟们原等在门外,见状扑救不及,就看着贾敬之妻摔在了地板上!
    “太太——”
    “太太!”
    呼唤声混着夫人的呻·吟声扑到贾敬脸上。他看到了夫人身下殷红的血——"夫人啊!"他跪倒在地。
    贾敬之妻扎挣了整整三天,留下一个女儿,撒手人寰。[注4]
    这期间,有宫中太监到了隔壁荣国府,暗示贾母和贾赦:
    荣国公贾代善对陛下的救驾之功,用到如今就算尽了。
    ——这次陛下看在旧情面上绕过了贾家,再有下一次,可没这么走运了。
    贾赦自知妄想不可能再实现,借病龟缩在东院,半步不出房门。
    贾母更想将家中撒手不再管,可听到东府里贾敬媳妇死了,贾敬竟要辞爵去城外修行,到底不忍心,让把那没了娘的小女孩抱了过来,取名“惜春”,养在院中。
    同时,她向贾赦提出:拿丰厚的聘金出来,趁早为贾琏迎娶王熙凤过门,把和王家的姻亲再结得牢固些。
    王子腾一心效忠陛下,近日又升了禁军总兵,已是从二品武将了,日常随侍在陛下身侧。史家史鼎还护驾有功,
    前日竟得封了忠靖侯。甄家也没事,只有薛家怕是要糟………
    国公爷的情面没了,家里更要指着这些姻亲了。
    凤丫头虽才十四,贾家拿出诚意,想必王家也会答应提早婚期。等凤丫头进了门就让她管家,老二媳妇歇着去罢!
    贾赦原本还不大愿意儿子娶弟媳妇的内侄女,到现在也没了办法,只得拿了两万两出来。
    贾母又让从官中再拿两万,要置办极为丰厚的聘礼送去王家。
    王家有钱,如今又比从前更好了,凤丫头的嫁妆说不定比老二媳妇的还多,贾家的聘礼也不能少了。
    王夫人趁机哭诉:"好好地把元春送了进去,如今她前程不论,也不知在宫里受没受委屈。"
    贾元春亦是贾母亲手养大的,如何不心疼?便叫再拿出一万来,打点太监送进宫里,好歹让孙女过得舒服些。
    她想说王夫人两句:
    送元春进宫是王子腾提的,她做母亲的心动了来说的,如今竟又像是家里威逼她舍了女儿一样。又想到家里正乱,何必多这一句话。
    如今一切安稳为要。
    王子腾做舅舅的没倒,元春的事就有希望。
    不想又过一日,赖大慌忙来报:“老太太……大老爷把赖升派去林家,被林家押送上京,早几日就送去衙门了!如今衙门要把赖升五个做逃奴处置,家里不领人,就要发配了!"
    "求老太太救救赖升几个!"他连连叩头。
    贾母便知贾赦竟然牵扯到了林家!
    她心里骂了几百句“糊涂东西”,先让打了贾赦一顿——这回赖大亲自看着小厮动的手。到底赖家是贾家几辈子的老仆,不好不管,她只得让人快些去把赖升几个领回来。
    贾母又慌了两日:
    托赖国公爷的旧情,贾家好容易没受太子多少牵连,宫中知道此事,是否又要发怒?若林家受了责罚,敏儿的处境怕要不好了。
    正没主意,门上又有另一批林家的人来报丧音。林青玉夭折了。贾敏也去世了。
    "太太带着哥儿从云南过来,路上劳顿,哥儿病了,太太忙着照顾哥儿,又掉了个哥儿。哥儿没熬住,没了,太太好容易养好了一二分,猜到宫中事变,一受
    了惊吓,又——"
    林平媳妇知道这话是在往史老太君心里扎刺,可事实如此,太太就是这么才没的。
    "太太临去前,说嫁妆都给大姐儿留着。等老爷腾出空,会照太太的遗言,把一应单册誉抄一遍,送来给老太太一份。还有当日我们老太太给太太的东西,太太留了一半给二姐儿。老爷还说,太太近月的脉案都收着呢,老太太若想看,家里也可以送来。"
    林平媳妇猜度着,这是老爷怕贾家说太太的死不明?她看贾母果然一口气没上来,晕了,忙趁乱告辞,赶着和林平会合,当日就回了济南。
    贾母转醒后,还想叫林平媳妇来问。家下人打听了半日,才知人早都走了。
    她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敏儿一走,林如海是再也不想和贾家有瓜葛了。
    贾母一生只亲生了两子一女。长子贾赦,从小被婆母抱去养了[注5],一向不大听她的,长大后,尤其是国公爷离世后他种种放肆不堪,也不必再多提。次子贾政孝顺得多,虽然不大有能为,比不得他祖宗父亲,可也从不惹事,这就比他哥哥强太多了。
    她最疼的是她的小女儿。她从小贴身养到大,看她出落成才行样貌无可挑剔的尊贵姑娘,比她两个哥哥都强了几倍。她和国公爷精心给女儿选了家世比贾家低了些,但女婿本人万中无一,家中人口不多,日子清净,底蕴丰厚,婆母慈和的好亲事,送她出了阁。
    这般好的亲事,怎么就让敏儿年岁轻轻就走了,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呢!贾母躺了几天,想不明白。
    可女儿还给她留下了一个外孙女。
    陛下没怪罪林如海,黛玉仍然是二品巡抚的嫡长女。可林如海尚不满四十,青玉一没,他又成了“无后”,想来定是要续弦的。
    他家里现有一个美妾姜氏,出身不算高,到底是进士之孙,官宦之后,还生有一女,又一直抚养着黛玉,或许会被扶正。
    听得那姜氏一向照顾黛玉精心。但从前是有敏儿镇着,她既聪慧,便不敢苛待嫡女。如今敏儿走了,她一旦扶正,和贾家又有一层旧怨,难保不会报复到黛玉身上。
    姜氏还曾引得老大和林如海共争一女,叫人知道,究竟不美啊……
    可若林如海想再娶一房高门贵女,黛玉是由他爱妾养到这么大
    ,新人心里怎么会没有芥蒂?对黛玉也不是好事。
    贾母叹气。
    她想把黛玉接过来养,林如海只怕不会同意。可她的敏儿只留下这么一个孩子……她总要试试。
    贾母叫了贾琏来,令他去济南给姑母吊丧:“从小你也得过你姑父教导,如今两家虽疏远了,看在你姑母……死了的份上,他总不会撵你出去。太子的事终究也没牵连到他。你多住些日子,留意着你妹妹怎么样。便是他着实不肯让你带你妹妹来,你回来也好和我说说……"
    她抹着泪,回身拿体己匣子。
    能出远门给祖母办差,贾琏是愿意的。
    可去的是从小教他读书把他问哭过,长大快十年不见,早和家里尤其是他父亲快结仇的姑父家里,他——
    贾母自然能看出贾琏的顾虑,先给他三千两银子花用,说:“这事还真是只有你去才好。来,替我写信。"
    有了银子,贾琏觉得去这一趟就算挨骂受气也值了!
    他很快铺好纸,蘸了笔,听贾母说:
    "……只要黛玉安好,将来你不论续弦、扶正何人,这里一概无话。"贾琏手一抖,差点把字写歪。
    老太太说的难道是?
    见他看过来,贾母点头:“是,是她。”
    贾琏年已十八,还没娶妻,房里有四五个貌美丫头,早早都收用了,尚还满足。有一个云霞他尤其爱,样貌妖娆,身段丰满,是他和王熙凤定了亲后贾赦赏的。
    十年前,贾赦花大价钱买人,结果买到林家头上,被林如海截了胡,他反招一顿打的事,贾琏当年虽还小,也听人说了几句。
    那时他便好奇了:
    父亲房中最漂亮的丫头才是六百两买的,那姜宁是什么神仙模样,值两千银子,还值当父亲费劲心思算计人家也要买来?
    没过几天,新年时老太太去林家吃年酒。
    跟去的丫头们见到了姜宁,回来都议论“真和仙女儿似的"“我都不敢看她的眼睛!"”是不是比咱们姑太太还俊多了……""嘘,你不要命了?”,他就更想一睹真容了!
    可惜,他是“外男”,姜姨娘是林姑父的爱妾,就算两家还和以前一样,
    他也见不着人。
    不过他知道,父亲没买成姜姨娘,到现在心里还没过去呢。都十年了,房中来来去去那么多姬妾丫头,竟没再留下一个,不是打发了,就是赏人了。
    老太太说,家里不反对林姑父扶正姜姨娘,他当然没话。可若父亲知道了,会不会又弄出事来..
    贾母闭眼冷嗤:“你父亲有话让他来找我。我老了,到如今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大不了向宫里告他一个不孝,他死了,我没有别的儿孙了?我也不怕见祖宗,——再叫他闹出事,我才是没脸见祖宗和他父亲去!——这话你让他知道无妨。"
    贾琏连忙低头,不敢多说,一心写信。
    盛夏到了,明光院绿意葱茏。
    天气太热,尸身经不住多放,贾敏和林青玉的棺木已由林安率人护送回南。
    ——本朝只给官员父母丧假,余下不论是祖父母还是妻子、兄弟、儿女的丧事都无官假,若有特殊情况,需要自行向朝廷申请。
    林如海才在济南就任不到半年,即便他简在帝心,有妻丧也不好告假,何况贾家才牵涉到太子谋反案,即便皇上没怪罪到他头上,这个假也不能请。贾敏和林青玉的棺木也只能由家下人送回原籍安葬。
    贾敏的丧仪也告一段落了。
    林家只剩了姜宁一个能主持家事的女眷,她出面招待各位夫人太太,也没人能挑出理。
    即便有带着异样眼光打量她的,她连轴转了一个多月,一开始还觉得挺好笑——这些人是觉得被她招待还不如被管家媳妇们招待吗?后来累麻了,只管记下这是谁,别的一视同仁,连嘴角的弧度都不带变的。
    结果她不生气,那些人似乎更觉得“受辱”了?
    ……开玩笑好不好,人都要累死了,谁还有功夫和你斗闲气啊!你老公什么官儿啊,有意见和林如海说去行不行,和她使什么脸色?
    丧仪结束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事,比如正院服侍的人怎么安排,比如她至少要穿一年素服,黛玉绯玉要穿三年,要新做衣服,贾敏走了,分例要停,每个月的支出要重算……
    但这些事都不紧急!
    姜宁理直气壮给自己放了……半天假,让人都下午再来回话。卑微JPG
    再不休息人就累傻了。教书先生还没请来,绯
    玉重新去和师父们习武了,黛玉去陪着她。
    姜宁没去一起去挨打,只在廊下放了躺椅,吹一吹上午还算“温暖”而不是“炎热”的夏风,手里端着一碗加了密瓜丁和西瓜丁的冰镇酸奶。
    旁边还有一个躺椅,躺着桃嬷嬷。桃嬷嬷手里的酸奶是正常加玫瑰露的。姜宁:“现在的西瓜还差点味道,等过半个月就甜了。”桃嬷嬷:“我早说姑娘太心急了些。”
    姜宁惬意得很:“吃个意头嘛。一会让人买樱桃,放在井里湃一会儿,那个甜,黛玉也能吃几
    林家这也算“死里逃生”一回了?她和绯玉黛玉都不用去浪迹天涯了!她又赚来了一个安稳的夏天!
    那没有西瓜怎么算夏天?她就要吃西瓜嘛!桃嬷嬷看她这般享受,自己心里也高兴得很。上头没了人压着,感觉天都蓝了!
    "姑娘,姑娘?"她凑近姜宁,"你说,老爷会不会扶你做太太?"姜宁睁开眼,觉得怀里的放妾书动了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了来了!
    以下是导致更新晚了的作话(疯狂鞠躬ing):今天着重说一下“妾室扶正”哦。
    不拿真实朝代真实历史了,就拿原著里的贾雨村来说吧,他把“甄家丫曼娇杏”娶为二房妾室(是的,古代娶妻、娶妾、纳妻、纳妾在史实上记录都是混用的,而不是规定的妾用“纳”,妻用“娶”),一年后扶正,这个行为在原著所有人看来都【没有任何问题】。“娇杏”自然谐音“侥幸”,说明侍妾扶正不是那么常见。
    但是,首先,原著里贾雨村被革职的原因是: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
    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
    r/>
    综上,他被参和妾室扶正不扶正的完全无关。
    后面贾雨村升官或被贬,也完全没提过和他把妾扶正当大老婆有任何关系。
    其次,有人说“林如海是清流,妾室扶正都是不要脸的人才干的”(……)
    但“清流林如海”把“扶正妾室”的贾雨村请做自家独生女的先生,还不能说明林如海也对“扶正妾室”没有任何负面看法吗?而且虽然上帝视角看贾雨村是个小人无疑,但从原著人物的视角看,他正经进士出身,【才干优长】,一路向上,到官拜尚书,怎么不算所谓"清流"?
    “清流”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德行高洁”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作秀,在古代官场人家想吹你你就可以是“德行高洁”啊。“负有名望”,官拜尚书当然负有名望。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一职是很重要,可惜他死太早,在“负有名望”上比后面的贾雨村还差了点。【特别标注,我真的没有在吹贾雨村……(挠头)]
    最后,贾雨村扶正娇杏这件事,原著里除了用“侥幸”这个谐音来说明妾室扶正不常见,尤其是丫鬟出身被扶正成尚书正室更不常见外,没再用过任何负面形容来说明这时是不对的,是不要脸的!正正相反,原著和续书里多次提及“扶正”二字,鲍二老婆让贾琏把平儿“扶正”,贾珍等哄骗尤二姐会被“扶正”,续书里香菱被薛蟠“扶正”。
    总结:
    就算不看史实,只看原著,我如果写女主被扶正,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再有质疑我设定不合理的,我就直接把这段作话复制粘贴丢过去。嘿嘿。
    另外,“架空声明”第一章就写了哦,我架空的同时也一直在根据原著和史实证明架空设定的合理性。再次强调一下,不接受任何个人想象和现代小说设定来说我不合理^A
    注1:贾敏不知道贾赦派赖升五人来了,只是猜出宫变,太子败了,以为魏胜是行迹不轨被林如海发现或者林如海有别的消息来源之类的,不知道贾赦又坑了林如海一次。
    注2:原著第三回【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開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注3:算私设吧。
    注4:剧情需要
    ,可能把惜春的年龄调小了点。原著设定,惜春应该是比姐姐们至少小三四岁,才会“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但黛玉进贾府,我按时间推算是六岁……所以就私设一下吧。
    注5:私设。
    原著剧情到现在已经有不少变动咯,所以某些事发生的时间也和原著不一样了哦_(a」2)_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九零留守妈妈想开了 家父儒圣,系统非逼我做粗鄙武夫 火影从大筒木血脉开始 苟成神君,宗门让我入赘 哥布林重度依赖 猎人:我死了也变强了 一秒一个技能点,我把火球变禁咒 美食之灵 玄幻,我能无限吞噬 我叫宇智波斗焕,打的村民直叫唤 从每日一卦开始打造长生仙族 无敌质子,归国惨遭万人嫌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从延命灯开始的长生路 系统很抽象,还好我也是 人族镇守使 大宋文豪 陆地键仙 神级插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