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82、第八十二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魏丞相目瞪口呆地看着一贯端庄大气的皇后娘娘大发神威,觉得自己的三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虽然他已亲眼见过皇后娘娘掌掴宫妃,态度强硬地骑在马上训斥不安分的权贵,但魏丞相一直觉得,那不过是非常时期皇后娘娘的权宜之举。
    私下里,他还曾经感叹过,时事造人,温婉贤惠的皇后竟然也能如此强势。
    可如今看来,分明强势霸气才是皇后娘娘的本色吧?温婉端庄的表象只不过是维护皇后形象的保护色罢了!
    魏丞相这边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之中清醒过来,就见那名一直跟在皇后身边的大宫女,早已孤身一人冲入了敌阵中心。
    魏丞相正待出声阻止她送死,却见那宫女手中匕首轻扬,挥洒间,身边血花四溅,瞬间便收割了数名叛军的性命。
    那宫女不曾骑马,也没有佩戴□□利剑,仅凭手中那柄薄如蝉翼的匕首,便在敌军之中肆意穿梭。
    她身姿灵活优美,宛若水中游鱼一般在阵中飘移,哪怕面对的是数名叛军的围攻,也能轻而易举脱出身去。
    她轻易并不出手,但她一旦出手,就一定会有叛军应声倒下。
    魏丞相看得真切,那宫女每一次出手,都精准地对着敌方的咽喉。
    她手中的匕首宛若吸人魂魄的妖物,只需轻轻一抹,便从敌人颈项间带出一片血花。而她自己却已轻盈地跃向了下一个目标,连飞溅的鲜血都沾染不到她的衣襟。
    有了越凌主仆的加入,战场形势霎时变了。
    叛军人数本就不多,总共不过千余人。越凌主仆抬手间,便轻松收割去数十条性命,兵勇们身上的压力瞬间减退了不少。
    叛军们也很快发现了这两个战斗力异乎寻常的女人,于是开始收缩阵型,向她们包抄了过来。
    “娘娘小心!”魏丞相被越凌护在身后,只能焦急地提醒着。
    此时此刻,他真恨自己是一名百无一用的书生。在这样的形势下,他根本一点派不上用场,甚至还被身为女子的皇后娘娘护在身后。
    越凌见叛军围了过来,神色未变,手中的箭簇却射得越发的快。
    与此同时,那名宫女也换了个方向,挡在了叛军逼近越凌的路上。但凡有人试图突进,便会被她一刀封喉。
    越凌手上弓箭同样不停,只要有人想要袭击那名宫女,便会立即被越凌射个对穿。两人配合默契,一时间叛军竟拿她们毫无办法。
    双方正在僵持不下,越凌身后的魏丞相却突然说道:“皇后娘娘……娘娘不要保护我等了,若有机会,娘娘还是自行突围吧!”
    周围人只觉皇后娘娘大发神威,他们便都有救了。可魏丞相又怎会看不懂眼前局势?
    皇后娘娘和这宫女再怎么厉害,也只得两人。哪怕她们能击杀十人、百人,难道还真能杀尽这千人么?
    为今之计,不如趁着其它诸路叛军还没有包围过来的时候,让尽可能多的人突围离去。
    皇后娘娘实力非凡,再加上那名同样强悍的宫女,她们二人若想突围绝非难事。如今留在这里,全是为了护住他们这些没有自保之力的人。
    可皇后娘娘是什么身份?他们怎么能让皇后这千金之躯为他们涉险呢?
    越凌闻言,手上微顿,她没有反驳魏丞相的话,反而轻轻点了点头答道:“也对,魏丞相言之有理,那本宫便先先行一步。”
    语毕,不等魏丞相反应过来,越凌拍马就向前冲去。
    她一边冲,嘴里还一边大声喊道:“本宫乃是当朝皇后!尔等宵小,还不速速让开!”
    那宫女见状,立即配合越凌杀出一条血路。两人一齐冲入阵中,一路杀向前去。不过片刻间,已经就要冲出敌阵,隐入叛军身后的那片山林之中。
    这群叛军本就是乌合之众,仓促之下哪里反应得过来?待到越凌主仆就快逃脱成功之时,领头的叛军才突然大声喊道:“她是当朝皇后!她就是朱天佑的妹妹!抓住她!”
    本来正在拼命的叛军顿时哗声一片,尽数停了进攻,不管不顾地调转方向,冲着越凌她们离去的方向奔了过去,瞬间去了大半。
    剩下的散兵游勇见事态不妙,也迅速跟着离去了。
    死里逃生的民众们,此时才惊魂未定地看着彼此,喃喃道:“我们这是……得救了?”
    “是皇后娘娘救了我们!”魏丞相顿足道。
    他是本指望皇后能够突围自行逃离,却并不想她以自身为饵,替他们引走叛军啊!
    皇后娘娘千金之躯,若真有不测,他该怎么向陛下交代?又要怎么向朱将军交代?
    魏丞相眼中英勇壮烈的越凌,处境其实并没他想象中那么危险。
    要让越凌来说,眼下的局势比之刚才,反而好很多。
    她与身边的李姑姑两个人,只要能冲入山林中,可供她们两个藏身的地方比比皆是。可不比刚才站在阵前不能动弹,只能当个活靶子要安全多了么?
    好在叛军们为了能抓住她这个超级有分量的俘虏,从一开始就没安排射手。不然,若叛军万箭齐发,饶是她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
    在叛军眼中,能捉住身为当朝皇后,又是镇北将军胞妹的她,远比俘虏那数万民众更有价值。
    只要能抓住她,接下来无论与朝廷谈判,还是要挟朱天佑退兵,成功的可能都会大增。
    因此,他们很干脆地放弃了庞大的难民队伍,集中精力围剿越凌主仆二人。
    越凌冲入山林之后便立时弃了马匹,与李姑姑两人徒步穿行在密林之中。
    两个女人步伐轻盈,身形矫健,所过之处甚至不曾留下脚印。
    她们悄无声息地在丛林中潜行,有3344的帮助,越凌轻而易举就能知晓周边一定范围内,叛军所在的位置和数量。
    在丛林之中,本就是李姑姑的天下。她宛若出生在丛林之中的精灵,永远能第一时间找到最隐蔽最安全的路线。
    这正是越凌选择遁入山林的底气所在。
    李姑姑是当年朱皇后在西北山林深处,从野狼窝里救出来的孩子。
    她与朱皇后一同长大,对朱皇后忠心耿耿。兼之身手极佳,比起在平地,她对如何在丛林中战斗则更为擅长。
    越凌凭借她和李姑姑二人的身手与叛军不断周旋。若是包围过来的叛军人数不多,她们便及时出手将其歼灭;若是人数过多,她们便择薄弱处突围,另选地点藏匿身形。
    双方在丛林中的这场博弈,叛军不但没有成功抓住她们,反而损失了不少人手。
    然而渐渐地,越凌发现丛林中的叛军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相对的,她们也越来越难找到出手的机会。
    “他们把其它几支叛军也调了过来。”越凌皱眉道,“没想到本宫在他们眼中有这么大的价值。”
    “这片林子面积不大,若是等他们都到齐了,我们就更难脱身了。”李姑姑道,“属下掩护小姐先行突围。”
    无论过了多少年,李姑姑私底下对于朱皇后的称呼,依旧还是“小姐”。
    在她看来,她家小姐就是她家小姐,才不是那狗屁景元帝的皇后娘娘。
    “不必。”越凌沉吟道,“依你估计,我们还能撑多久?”
    “最多半个时辰。”李姑姑道,“这片林子太小,可躲藏之处太少了。”
    “够了。”越凌道,“我们往南撤。”
    李姑姑闻言,面上现出诧异的神色来。
    越凌他们的大部队,一直是从北方的永安城,向着江南方向前进的。此次遇到袭击后,为了将叛军引开,越凌与李姑姑进入山林,也是一路向北前进。
    如今越凌又要向南方撤,那不是又回到进来的地方?
    更何况,叛军本是由南方而来,南边的叛军人数不是更多吗?
    但是,疑惑归疑惑,李姑姑从不反驳越凌的命令。
    她走在前方,按照越凌的指点绕开叛军的围堵,一点一点地向南方推进。
    越凌虽然有3344的侦测系统,能够掌握周边叛军分布的情况。但是对于山林中的环境,以及如何能在山林中隐匿身形,她远不如李姑姑擅长。
    因此,她负责提供方位,李姑姑负责寻找路线,两人配合默契,一步步向丛林之外走去。
    和任何一片山林一样,越往外围,树木便越是稀疏。
    重新回到丛林外围之后不久,越凌主仆二人,便被叛军包围了。
    因为领教过越凌箭无虚发的实力,叛军们并不敢冒然上前。
    他们的目的是拿下越凌,与朝廷或者朱天佑谈条件,所以也不敢乱箭齐发射死她们。
    于是,双方就此进入了僵持状态。
    叛军那边一派气定神闲,他们觉着越凌主仆再怎么强悍,也不过是两个女人而已。
    越凌手中箭簇有限,用到如今已然所剩无几。叛军打算等越凌手中的箭簇消耗殆尽之后,他们再一拥而上,拿下这两个女人。
    正在叛军觉得自己胜券在握的时候,他们身后突然响起了一片怒吼声。
    “皇后娘娘!你撑住!老臣来了!”魏丞相老迈的身影,摇摇欲坠地骑在马上,但他却拼命坚持着,始终不肯退下。
    越凌放眼望去,只见魏丞相带着大队人马,远远地杀了过来。
    那人群中,除了他们那支临时拼凑出来的队伍之外,还多了不少百姓。
    最让人意外的是,增加的百姓并不只有男子,还有为数不少身形健壮的妇女们,个个举着扁担、锅铲之类的家什器物,冲了过来。
    越凌灿若晨星的眼底,隐隐有水光闪烁。她看着此情此景,久久未能言语。
    “娘娘早知道魏丞相会来接应我们?”见此情景,素来沉默寡言的李姑姑,也忍不住出言问道。
    “本宫并不能未卜先知。”越凌答道,“不过,本宫猜测,既然本宫已引开了全部叛军,那么魏丞相应该能将我们剩下的人马整合起来。以他的人品,不至于对本宫见死不救。”
    只是,明知道这一切的越凌,也没有想到老迈的魏丞相会亲自上阵;更没有想到,那些没被编入兵勇之中的平民也会一起赶来救援自己。
    这些可爱的民众啊!越凌捂着自己的胸口无限感慨,不愧是朱皇后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也要换一个太平盛世的国家。
    此时此刻,就连她也觉得,能够拥有这样一群国民,真的是太幸运了。
    看着这些可爱的国民,再想一想自己曾经想过带着魏丞相先走……越凌觉得,自己真是惭愧,根本配不上这些民众的厚爱呢!
    眼下,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将老弱病残全部留在了后方,剩下的这些人总算能够放开手脚拼死一搏。
    在他们搏命般的攻势下,一时之间倒也跟叛军斗了个势均力敌。
    越凌与李姑姑且战且退,与魏丞相他们汇合。她跳上马鞍,扶住了这位摇摇欲坠的老丞相。
    “娘娘,您带着老弱妇孺先走吧!”魏丞相状似筛糠,喘着粗气道,“来的这些壮士,都下定决心与叛军拼死一搏,只求娘娘能庇护他们的家人!”
    “本宫不会让他们死的!”越凌斩钉截铁道,“再撑一会儿,援兵马上就会到了!”
    “娘娘别安慰老臣了。”魏丞相苦笑道,“咱们能算得上战斗力的一万多人,已经都在这里了。”
    虽说是战斗力,但其实他们不过是些身体还算强壮的百姓。实战起来毫无章法,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亲人们争取多一些撤离的时间而已。
    “不!援兵一定会来的!”越凌语气坚定地说道。
    魏丞相刚想反驳,却听到战场的另一端,叛军的后方突然传来号角之声。
    “那是……那是我们的人!”魏丞相一听,顿时激动不已。远方传来的正是苍炎国军队独有的号角之声。
    交战中的双方立即也有人听了出来,并将消息传了出去。他们这边士气大振,而叛军那边顿时慌乱了起来。
    李姑姑见状,纤腰一扭,轻松几步便攀上了身边一棵耸立的大树。她站在树木顶端向远方眺望,随即激动地喊道:“小姐!是将军的队伍!”
    “怎么可能!镇北军不是还在几百里之外吗?他们怎么会来得这么快!”叛军之中立时就有人嘶吼出声。
    然而,现实摆在眼前。从叛军背后杀来的队伍,骁勇善战、实力非凡。既不同于临时拼凑的兵勇,也远胜于行事疯狂的叛军。
    很明显,那是一支接受过专门训练,久经沙场的精锐部队。
    不消片刻,他们便将叛军杀得七零八落。
    叛军见状不妙,己方战力迅速被俘虏,剩下为数不多的也人心涣散,四散逃窜。
    那支队伍倒也没有趁胜追击,而是径直到了越凌等人的面前。
    从这支军容严整的队伍之中,走出位浑身盔甲的小将,那小将行至越凌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拱手道:“儿臣救驾来迟!请母后恕罪!”
    越凌微笑着下马,亲自搀起那名小将,和蔼地说道:“不迟,景明你来的正是时候。”
    “大皇子?”魏丞相惊愕地问道。
    直到此时,他才终于认出来,那名带兵的将领,正是在京城中惯常低调,没什么存在感的大皇子景明。
    魏丞相这才终于想起自己忘记了什么——自打离开永安城,他就没在南迁的队伍中见到这位大皇子的身影。
    只是彼时事务繁多,更有数不清的琐碎杂事等着他去调度,他实在没有余力清点宗室之中是不是少了人员。
    “离开永安城之前,本宫便让景明带着一支精锐,连夜赶往江南报信了。”越凌扶起景明皇子,转身对魏丞相解释道。
    魏丞相微微颔首,无比认同越凌的做法。
    他知道,皇后这是盘算着,即便他们这支队伍全军覆没,至少还能存下景明皇子——景元帝的亲骨血。
    “既寻到了你舅舅,为何不在江南好好待着,却带兵跑到这里来?”越凌一边打量着景明,一边有些嗔怪地问道。
    “儿臣担心母后。”景明答道,“因此便向舅舅借了支军队一路北行,想着可以早点迎到母后。”
    “你有心了。”越凌赞许道。
    魏丞相在一旁听着这对母子的谈话,心中暗自有了打算。
    大皇子一直被记在皇后名下,他是知道的。只是皇后竟然让大皇子喊镇北将军为舅舅,无疑说明她真的把景明皇子当作自己亲生孩子一般看待。
    既如此,那这名从不曾被任何人看在眼里的大皇子,就需要被重新定义他的价值了。
    有了景明皇子带来的这支镇北军护卫,一行人马总算能安心上路,再无后顾之忧。
    越凌也终于能重新端起皇后的架子,悠哉地坐在马车中休息。
    只不过,再没有人敢小看这位素来不受皇帝重视的皇后娘娘了。
    接下来的路程十分顺利,三天后,众人就抵达了镇北军驻扎的城镇。
    朱天佑一早就接到了消息,将一切准备得妥妥当当。
    他在城外修筑了临时居所,用以安置平民;后宫嫔妃与宗室子弟尽数被迎入城中的江南行宫。
    官员豪绅们倒不用他操心,他们自会掏钱赁屋居住。少数经济实力一般的官员,则被安顿到驿馆之中。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越凌甚至还来不及与兄长叙旧,便被请到朱天佑暂居的都督府议事。
    按理说,身为女子的越凌,是没有资格参与这种内阁重臣们的会议的。只是掌握军权的镇北将军强烈要求皇后必须参与,而朝臣中资格最老的魏丞相也全无反对的意思,这件事便这么定了下来。
    如今摆在在众人面前最大的问题便是:都城沦陷,皇帝被俘。他们这些身为臣子的,究竟该如何处理这闻所未闻的复杂局面。
    大部分贪生怕死的软骨头,都已经在离开永安城后另寻出路。他们有人马护卫,早就不知道逃去哪个安全之所。如今留下的,多半是对苍炎忠心耿耿的忠臣良将。
    魏丞相环顾四周之后,率先开口道:“临行前,陛下曾予老臣密旨:命老臣抵达江南之后,重启朝堂,另立新帝;配合镇北将军北伐,夺回苍炎失地。”
    内阁大臣们闻言,纷纷议论起来。景元帝会如此干脆地放弃帝位,他们从不曾想过,魏丞相也从未对他们提及。
    朱天佑闻言,低声问道:“陛下可曾确定继位人选?”
    “不曾。”魏丞相摇头道,“陛下交代,此事交由内阁与朱将军共同商议决定。”
    其实并不是方宇涵不想决定人选。只是那时他刚穿越来,原主留存的记忆里压根就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单凭原主的记忆,他无法确定宗室子弟中,有谁是合适的皇位继承人选。
    因此,他索性将这个烫手山芋交给魏丞相,让他和内阁大臣们自己去选。
    由臣子挑选皇帝这种事情,前无古人,大概后也无来者。不过谁让如今情况特殊,没有其它办法呢!
    “那……丞相心中可有打算?”朱天佑又问道。
    魏丞相一面思考,一面说道:“眼下正是苍炎危急存亡之际,是以,下一任陛下需要肩负的责任更重,我们须得谨慎考虑人选。”
    “陛下的兄弟之中,安王、平王、宁王,都正当而立之年。依下官看,可从这三位王爷之中,择一位继承大统。”一名内阁大臣提议道。
    “安王封地就在江南,由他继位最为稳妥。”一名大臣附议。
    “可是安王能力平庸,连江南叛乱都无法平定,又怎能指望他能力挽狂澜击溃北漠,夺回国土?”另一名大臣出声反驳。
    “平王多年镇守西南边陲,麾下兵多将勇,实力强悍,定能带领我等拨乱反正。”又有一名大臣出声道。
    “平王封地偏远,等他前来,只怕时机已过。待到北漠人站稳了脚跟,再要打回去便更难了。”另一名大臣摇头道。
    “那就宁王。”有人道,“宁王的封地最为富庶,宁王本人更是富可敌国。由他继位,便不用操心军饷物资不足……”
    “咳!”魏丞相有些尴尬地打断他:“宁王刚刚派心腹传信给我,让我千万不要把他推出来当炮灰。他十分满意于现在的生活,并不想更进一步。
    他说让他出钱可以,出人……他绝对不干。”
    一直旁听着的越凌闻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她忽地觉得,这位素未谋面的宁王倒是个妙人。
    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的皇位,他倒是避之唯恐不及。难怪能被分到最富庶的封地,攒下偌大家资。
    越凌的笑声将众臣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一名大臣见状,面色微露不善,问道:“皇后娘娘可有什么更好的主意,何不与我等分享?”
    越凌看了看那名大臣,他的家眷正是此前在南行过程中闹过事,被自己教训过的那几人之一。想必他正是为此怀恨在心,如今抓住机会,便想为难她了。
    越凌想了想,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诸位的提议都很有道理。只是本宫想问,若是几位王爷继承大统,那陛下又当如何?”
    “陛下……陛下自然应被尊为太上皇。”那名大臣答道。
    “可是本宫只听说过,皇帝的父亲若还在世,便会被尊为太上皇;却从未听说过,皇帝的兄弟,也能被尊为太上皇的。”越凌道。
    “这……”那名大臣顿时语塞。
    除了皇帝的父亲之外,退位的帝王被称为太上皇的,历史上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只是,那些“太上皇”的下场都不怎么乐观。
    “还有。”越凌又道,“陛下是为了让我等能够安全撤离,才孤身犯险留在永安城。我们无论如何不应放弃陛下。
    若是如今立了陛下的兄弟继位,待到迎回陛下之后,那新帝又当如何?”
    “这……”这次不止那名挑事的大臣,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苦思。
    景元帝当初能够继位,自然也是通过竞争,踩着自己的兄弟们,才上位成功的。
    帝位之争从来充满的都是血腥肃杀,除了佛系到不行的宁王之外,要说其他几位王爷不曾心存怨怼,那谁会信呢?
    景元帝如今身陷囹圄,为的是整个永安城的百姓能够脱困,这是大义!他们做臣子的,自然不能视他的安危于不顾。
    可是如果由某位王爷继位,待到夺回永安城,迎回景元帝之后……两君并立,众人又当如何选择?
    没有人会傻到相信,身为兄弟的前后两任皇帝能够和平共处,和谐相待。
    到时候兄弟相残,双皇对立才是更让人头疼的问题。
    一个弄不好,国家分裂,朝廷动荡那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最终对国家造成的伤害,未必比北漠入侵来得小。
    “所以说,还是从陛下的子嗣中,选择皇位继承人最为稳妥。”许久之后,魏丞相才终于说道。
    “可是……陛下的子嗣都年纪尚小,如何能应对如今这般复杂的局势?”立即有大臣出言反对。
    “大皇子景明,如今已是束发之年,并不算小了。”朱天佑突然冷冷地说道。
    众位大臣这才想到,前些天率领镇北军从叛军刀下救出他们的,正是那位年方十五,记在皇后名下的大皇子。
    “若大皇子是皇后所出,那我等自然没有二话,一致同意由他继承大统。可……大皇子的生母不过一介宫女,由他继承皇位,只怕不妥。”一名出身宗室的大臣说道。
    “若在平时,自然不妥。可眼下——诸位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朱天佑道。
    诸大臣皆暗自皱眉,一时间竟无人答话。
    众位大臣们讨论来讨论去,始终也没有一个更为合适的可行方案。
    景明皇子唯一的问题,就是他的生母身份过于低贱。可是在眼下这极其特殊的情景里,这问题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臣们之所以不赞同由景明皇子继位,本质上是为了某个不能拿上台面说的原因。
    镇北将军朱天佑,手中本就掌握着苍炎国最强大的军队。若是他平叛之后,再北伐成功……那就是不世之功。
    从此苍炎国的朝堂之上,再无人能越过他去。
    而大皇子景明是皇后养大的,从之前种种迹象看来,他显然与朱天佑也关系匪浅。若是由景明继位……朝政就等于把持在了朱家兄妹手中。
    朱天佑如若始终忠心耿耿那还好说,可一旦他有二心,再与皇后里应外合,废了皇帝自立为帝都是极有可能的事。
    对于宗室大臣而言,谁当皇帝,他们无所谓。但若改朝换代变成另外一个姓氏的王朝,那他们就不能接受了。
    “本官也觉得,眼下所有人选之中,景明皇子是最合适继承大统的。”最终,始终态度不明朗的魏丞相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魏丞相此言一出,众大臣立即安静了下来。
    官能做到内阁大臣这个位置上,他们都不傻。朱天佑掌控军权,皇后代表正统,魏丞相不但是百官之首,还手握景元帝的传位诏书及苍炎国库。
    这三位巨佬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这些小喽啰再怎么蹦跶又有什么用处?倒不如抓紧时间投诚卖点好来得实际些。
    于是,刚刚还在拼命挑刺的大臣们,顿时个个醍醐灌顶,转而赞扬起这英明的决定了。
    “可是,若是诸位藩王因此不满,不肯全力支持我等北伐,那又当如何?”刚刚那个为难过越凌的大臣,仍不死心地发言。
    “所谓藩王,只有苍炎在,他们才是藩王。”越凌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道,“若是苍炎国都不在了,他们不过是乱臣贼子罢了。”
    “我想,藩王们都是明理之人,不会不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个道理。”越凌道。
    众大臣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太平盛世的皇位,那些王爷们还有可能争个你死我活。眼前这种局势下继位的皇帝,一个搞不好就要担上“亡国之君”这个名号!
    国家强盛的时候,他们就没捞着什么好处,如今是国之存亡的生死关头,却要他们给景元帝收拾烂摊子,这些王爷们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觉悟。
    而景明皇子则不同。他是景元帝的亲生骨肉,由他继承皇位名正言顺;即便不幸失败了,儿子替老子背罪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虽然他出身上有些瑕疵,但是皇后愿意大力扶持他,那么这点瑕疵旁人还有什么好在意的?
    唯一有资格、也有能力反对的魏丞相,如今都认同了景明皇子,那些藩王的意见自然不会有人关心。
    当然,景元帝也并非没有其他子嗣,甚至有几位皇子的出身比大皇子还要更好一些。
    可是出身再好,谁能像他这样,有正宫皇后的支持?有重兵在握的舅舅撑腰?
    原本可能还有些想法的嫔妃,经过了越凌这一路的捶打之后,也早就老实了。
    毕竟眼下要看人家的脸色吃饭,一个不好,人家直接让你暴毙,你都没地说理去。唯一有可能为她们撑腰的皇帝陛下,自己都还指望着皇后娘家人去救呢!
    而关于“景明皇子过于年轻,并不适合应对眼下这种复杂的局势”这一问题,众大臣最终也得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玉玺由陛下掌控,但在非常时期,若圣旨要生效,则须同时加盖魏丞相、镇北将军及皇后娘娘三方的私印方可。
    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平衡了各方势力。宗室们所担心的朱家兄妹一手遮天的情况,也不会发生。
    “所以……宿主,这一切都是你算计好的?”一切尘埃落定之后,3344跳出来问道。
    “差不多吧。”越凌一边撸着3344一边答道,“虽然细节略有偏差,但整体来说差不多。”
    “那时候,你是故意拖到景明皇子赶到,让他救下魏丞相的吗?”3344问道。
    南下的旅途中,越凌一直有提醒它注意景明皇子的位置,而它也很尽责,早早就通知了宿主。
    所以当他们被叛军围攻的时候,越凌已经清楚地知道,景明皇子的队伍距离他们不远了。
    她明明可以将叛军引到景明皇子那边,直接配合镇北军将他们一网打尽。可她却偏偏不,转而向反方向逃跑,硬生生让景明皇子在魏丞相眼皮子底下将叛军击溃。
    “总要让丞相亲眼看一眼,我们家景明是何等英勇,又是何等纯孝啊……”越凌道,“若非亲眼见证过,他又怎么会下定决心,拥立我们家景明为帝呢?”
    3344闻言,默默给可怜的魏丞相点了一排蜡。
    如果那位老人家知道,他眼中九死一生、千钧一发的危机关头,在它家宿主看来,却是胜券在握,早有安排的……只怕能一口老血喷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之前答应的,把前几天发生的奇怪事情记录一下,
    -----------------------------------------
    这桩事情,最初发生在三天前。
    那日一早,家里人出门的时候,打开房门,却见门口放着一双女式凉鞋。
    一双凉鞋,不新,很明显是被穿用过的,但也不旧,不太像是被扔掉的那种。
    就是日常被人穿着的那种正常的凉鞋。
    摆在我们家大门旁边,门锁下方,靠外面一点的地方,鞋尖朝内,两只鞋子摆放的整整齐齐。
    就仿佛有那么一个人,穿着这双鞋子来我们家拜访,进门之后,将鞋子脱在门外,小心摆放整齐之后的样子。
    可是这双鞋子,并不属于我们家任何一个人。
    这事情就诡异了。
    我们家居住的,是那种比较新的电梯公寓房。
    楼内每天都会有保洁阿姨来打扫,走道里的大理石地面从来干干净净。
    在光洁无一物的走到里,突兀地出现一双没有主人的凉鞋,那还是非常显眼的。
    尤其它,还是那样整齐地被摆放在我们家门口。
    当时大家虽然有些疑惑,但是也并没有想太多。
    只是推测,是不是邻居将鞋子扔出来,但保洁阿姨误会是我们家的,所以打扫的时候就给放到我们家门口了?
    最终,这双鞋子被扔掉了,大家便把这桩事情抛在脑后了。
    最新的事情发生在昨天。
    昨日一早,家里人打开房门,见到门口摆放着三双鞋……
    那是三双女式休闲鞋,非常普通的小白鞋,半新不旧,差不多每个职业女性都会备上一双的那种。
    三双女鞋,整整齐齐地摆在我家大门旁边,门锁下方,靠外面一点的地方,鞋尖朝内,两两配对摆放的异常规整。
    就仿佛有三个人,穿着这些鞋子来我们家摆放,进门之后,将鞋子脱在门外,小心摆放整齐之后的样子。
    可是这三双鞋子,依然不属于我们家任何一个人。
    更诡异的是,我们家里,目前居住的正好是三名女性,我们也都拥有这样的小白鞋。
    如果没有人事先说明的话,那场景真的很像是我们家的人回了家之后,将鞋子摆在门外的样子。
    作为一名重度网络依赖者,我的第一反应是上网查资料,看看有没有别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网上果然有,大部分表示,如果门口被人摆了旧鞋,那多半是因为乱搞男女关系,被别人骂了。
    可是这在我们家绝无可能。
    我们家虽然住着三名女性,但是一名是年近七旬的阿姨,还有两名都是单身女性。死宅,社恐,别说女男关系了,即便是稍微亲近一点的男性朋友都没有。如何能乱搞男女关系到被人堵到家门口骂破鞋的地步?
    而我的舍友,一名相当唯心的无神论者,她的第一反应则是,我们家这该不会是被人施咒了吧?连续两次出现同样的情况,这怎么看都非常诡异呀!
    而且“鞋”通“邪”,说不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那摆放的位置如此规整,怎么看都不是随手一放的程度,很明显是有人反复调整角度,认真摆放,才能有这样的效果呀!
    这种可能性,倒不是没有,至少比被骂破鞋来的高那么一点。
    虽说我们也并不记得曾经有得罪人到需要被如此对待的地步,可是居家生活嘛,邻里之间谁也说不准有没有得罪过人。
    也许就是楼上楼下嫌你半夜走路太吵呢?
    送你双鞋,提醒你走路轻点的意思?
    -------------------------------------------------
    太长了,明天继续感谢在2020-05-2704:07:02~2020-05-2721:11:4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vi_via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没有脑袋9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重生七零嫁军官 神算崽崽一开播,炸出满屏大佬爹 互联网时代,谁还做传统游戏? 伯府弃我?重生后亲手踏平满门 潮汐吻月亮 随妈改嫁:我成了军区大院的团宠 大玄印 诱他情深 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 灭族之夜,大帝的我被后人召唤 高武:我,修炼巅峰强娶长公主 暗巷3:浴火 赶海:重生村溜子,我靠幸运系统发家暴富 这个明星正得发邪 为帝国献出心脏 长生仙族,从炼丹学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