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八十三章
不单李安安觉得纳兰性德的脑袋叫驴给踢了, 就连明珠都觉得自家大儿子傻地出奇。当着众多同僚的面儿不敢多说, 回到自己屋里, 关着门训子。明珠素来擅长蜿蜒巧色,不是那等性格暴躁之人, 哪怕是教训自家孩子, 也不过略微严肃了些。
纳兰性德听明珠仔细分析一番, 只觉无奈, “父亲,那附近村子里眼看下雪有人家不好出门, 儿子不过带着人去扫扫路,铲铲雪,怎么就招人嫉恨, 反倒在圣上面前告了儿子黑状?儿子不明白, 请父亲教导。”
明珠听了,深深瞧一眼性德,叹道:“我儿, 都说君父君父, 你哪儿知道,君是君, 父是父, 岂能相提并论。你若做了什么人人赞扬的事, 为父只有高兴, 有子如此, 怎不畅怀?可若是你做了人人颂扬的事儿, 传到圣上耳朵里,一位帝王,听见别人如此称赞他的臣子,说什么为百姓谋福祉,听那么一点儿,对地方官是件好事。教化牧民,本就是地方官职责所在。却不是你一个御前侍卫该干的。”
性德听了这番话,沉默一刻,心道,果然回不去了,这是封建社会,一句话说不对,就是命一条。只得拱手说道:“多谢父亲教导。儿子知道了。果然是儿子太过年轻了。经的事儿少,只看着老百姓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却不想后头还有多少人盯着咱们家呢。”
明珠应道:“正是如此。如今咱们父子乃是天子近臣,不知多少人看咱们不顺眼呢。”性德又问:“此事孩儿明白了,再不会犯。日后纵然要做好事,也得先记得,凡事都是圣上交待的。留名也该圣上留名才是。臣子们的功劳,都是圣上给的。”
明珠点头,“此事倒罢了。为父自会慢慢教你如何处理。为父问你,那首七律咏梅,可是怎么回事?”
性德听了,不敢说自己写的。明珠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料想瞒不过,只得道:“不敢有瞒父亲,儿子无能,自从卢氏去后,儿子便觉江郎才尽,再无半点儿灵秀诗词。那首诗,乃是之前儿子去福建,路过湖南时候,偶然遇到一位姓毛的秀才,叫润之。他写的,听闻儿子才子大名,特来与儿子探讨学问。因喜欢他诗词中大气磅礴,故而记了下来。”
“润之?”明珠点头,“果然是个好名字。配得上字里行间那股与人斗与天斗的豪气。”转而叹息,“可惜了,可惜了呀。”
性德急忙问:“父亲可惜什么?”
明珠捋须摇头,“诗是好诗。可惜了这般人才。若此人生在三百年后,说不定乃是一方风云人物。”顿一顿,明珠才道,“可惜我大清朝正是方兴未艾之时,用不上这等有大抱负之人。可惜他一腔英雄胆略,恐怕壮志难酬哇。”
性德心里开始冒汗,古人不可小觑,明珠的话,句句在点子上。看明珠说完,性德才问:“可是那首诗拿出来的不是时候?”
明珠点头,“岂止?若不是为父知道的早,你一辈子的前程怕是要毁了。”
性德大惊,忙问明珠何出此言。明珠这才说道:“为父第一次看到你默的那首诗,乃是圣上看过之后。为父瞧那行文,便知不是你能写出来的。故而,当即给圣上请罪,说那诗八成是你的一位朋友写的。你一时疏忽,忘了写上名字了。”
明珠抬头,看性德听地认真,道:“圣上听了还不信。多亏曹寅、李熙在旁,帮着说了几句。圣上这才点头作罢。只说要你早日把作这首诗的人找来。”
性德无奈道:“那是行军时偶然碰见的。当时儿子亦未问他家居何处。如今叫儿子去哪里寻找?”明珠训道:“如此你都敢把别人的诗呈给圣上。自己不顾前程姓名,难道连一家子父母儿女都不要了吗?”
性德恳切认错,“都是儿子不谨慎,本来是瞧见今日下雪,无意中写了下来。不想却阴差阳错到了圣上面前。若是儿子当时知道,定然要先问过父亲才是。”
明珠冷哼,“我日理万机,哪里有空管你诸多闲事。”
性德急忙道:“纵使父亲没空,儿子也该多斟酌斟酌。古来祸从口出,因文字获罪者非止一人。儿子再不济,也该知道这些。”
明珠这才道:“罢了,你也是一时疏忽。此事表面上看,圣上说了两句无妨,其实君心难测。你近日找个机会,对圣上表明忠心才是。往后,万不可叫这等文字流传出去。”末了,明珠语重心长道,“须知伴君如伴虎,一言不合,不单单是你一人前程,说不定,还要赔上咱们一家老小哇。”
性德这些日子跟着明珠耳濡目染之下,也知上位者最忌惮功高震主。暗悔这些天疏忽大意,叫康熙留下心来,若不寻机消除康熙忌讳,怕是往后再想寸进难矣。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多亏明珠,诸多事情才能父子同心。想到这里,性德对明珠深施一礼,“儿子多谢父亲教诲。儿子定铭记于心,不敢忘怀。”
明珠叹道:“我儿知道就好。为父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咱们一家老幼,为了你们这些儿女罢了。”
性德急忙道:“儿子知道。父亲放心,您的教诲,儿子都记得呢。往后我们兄弟定同心协力,把咱们纳兰家发扬光大。”
明珠欣慰道:“如此就好。你们兄弟齐心,为父与你娘百年之后,泉下有知,也是高兴的。”性德听了,一阵伤感,少不得强颜欢笑哄明珠高兴。
这边他们父子说话,李安安伺候太皇太后吃了午饭,陪着太皇太后说会儿话,看太皇太后要睡了,便同惠嫔、僖嫔一起出来。几人在太皇太后院子门外告别,惠嫔笑问:“方才听皇上说,咱们过几日就要回京了?”
僖嫔道:“可不是么。蒙古王公们大多也都准备回去了。咱们出来这么些日子,沿着黄河走了两三停。也该回京了。”
惠嫔笑道:“也是。大阿哥也该上学了。总在外头可不合适。”说完,拉着大阿哥的手,笑着吩咐奶嬷嬷回去别忘了给大阿哥准备上学用的文房四宝。奶嬷嬷在旁喜道:“回主子,早就备好了。您就放心吧。”
惠嫔道:“你们哪里知道。大阿哥是万岁爷第一位上学的阿哥,凡事都要仔细才成。”
僖嫔在旁听了,暗暗撇嘴,扭头拉着李安安道:“等咱们回去,可是一下子添了好几位小阿哥,也不知该有多热闹。安姐姐,你屋里德常在也有喜了,走,咱们瞧瞧她去。”说着,对惠嫔一点头,拉着李安安就往东走。
李安安叫她拽了一个趔趄,吓得葱香急忙去扶。李安安站稳了,笑着埋怨僖嫔,“人就在屋里歇着呢,又跑不了,你急什么。”说完,不等僖嫔回话,李安安对惠嫔说:“既是僖嫔妹妹着急,我们就先走了。你与大阿哥也早些回去吧。咱们改日再聊。”
惠嫔笑答:“改日再聊。”一面低头吩咐大阿哥,“跟两位嫔母告别呀。”
大阿哥在身后歪着小脑袋行礼,僖嫔一路拽着李安安走,一面走一面冷哼。等拐了弯儿,眼前就是李安安住的院子,僖嫔看看四周没有外人,才冷哼一句:“就烦她有事没事儿就仗着生了个大儿子,处处显摆。”
李安安笑着劝道:“大阿哥果然招人疼。瞧那小脸儿长得,跟菩萨座前的善财童子似的。别说亲娘,就是咱们这些做姨娘的,见了也十分喜欢呢。”
僖嫔闻言冷哼,“得了,你少往自己个脸上贴金。咱们愿意做人家姨娘,也得人家亲娘愿意才成呢。”
李安安笑了,“得,这么着吧。大阿哥姨娘咱们另说,你呀,先给我生一个外甥出来,这个姨娘,我可是当定了的。”这话说到了僖嫔的心坎儿里,笑着往李安安胳膊上一拍,嗔一声:“瞎说什么呢,八字儿还没一撇呢。”
李安安噗嗤乐了,挽着僖嫔的手进了院子,对王贺吩咐道:“去瞧瞧厨房都有什么好吃的点心,拣好的端上来请你们僖主子尝尝。”僖嫔道:“刚吃完饭,吃什么点心。”李安安笑说:“你爱吃不吃,我们可是要端的。”俩人说说笑笑进了堂屋,身后葱香与僖嫔身边大宫女安安静静跟着。王贺请刘春一同到小厨房看看,好按照僖嫔的口味挑点心。刘春瞧僖嫔有可无不可的模样,禀报一声,便跟着去了。小何子正在院子里拾掇黄土铺到化雪的地方,免得泥泞,见到李安安与僖嫔携手回来,急忙放下铁锹垂手问安。茴香在屋里听见人回来,早泡好了热茶,端到东间炕上。
待二人进了东间,分宾主在炕上落座,王贺送来糕点,李安安请僖嫔尝尝,僖嫔摆手,“这会子且不饿呢。等会儿饿了不用你劝。”李安安这才罢了。想起路上瞧着院子里雪都扫好,堆到树根下,对僖嫔说道:“这几个孩子看家还是叫人放心的。我刚才还寻思着,怕今天雪半化不化结成冰了滑倒。瞧瞧,他们都打扫好了。”
僖嫔咯咯笑了,“也就是姐姐你心肠好,要是连扫雪都不会,他们也就别从内务府出来了。”
李安安抿嘴儿笑了,“说的也是。不过谁叫他们还是些孩子呢。我总有些不敢叫他们干活儿似的。”僖嫔听完乐了,“得了。还孩子呢?”伸手一指葱香,“这个年纪要是嫁人早,孩子都该会跑了。”又伸手一指绣春,“百姓家闺女也没留到她这个年纪的。瞅瞅,过了年,都二十五了。”绣春还没羞红了脸,就听僖嫔接着说:“总不能都跟德常在似的,熬到三十多岁才嫁人。这年纪生孩子,唉!愁人呐。”
李安安瞧一眼绣春,见她脸上红也不是,白也不是,十分可怜,只得打开话茬,说道:“你瞧瞧我这枣泥糕做的可好?比今日做那柿饼糕如何?”
僖嫔捏了一块儿在手里,还不忘一面说:“年纪大了生孩子,愁人呐愁人。”也不知是说德常在,还是在说自己。
李安安刚想开口,就听见外头蒜香问:“葱香姐姐,德常在让我来请安主子安,德常在说,想过来给主子请安,问主子可是方便。”
李安安听见,瞧一旁僖嫔依旧在那里“愁啊愁”,说得绣春都害怕起来,十分无奈,急忙隔着帘子吩咐:“外头要是不滑,就请德常在来说说话儿吧。正巧,你们僖嫔主子刚还说来了要瞧瞧德常在呢。”
蒜香听了,挑着帘子在外头蹲身行了个礼,告退出去。不一会儿,德常在便穿得厚厚实实,扶着蒜香的手来了。
※※※※※※※※※※※※※※※※※※※※
终于期末考试完了,监考监得怀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