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安安猜的没错。只是, 此事先动手的,并不是长公主。而是另有其人。
等长公主三天回门, 带着额驸李元亮先进宫见过太皇太后、杨太妃,又陪着李元亮回李府见过李二夫人和众多长辈。当天下午,回到公主府,翠花换了衣裳, 跟李元亮说一声, 就往后门跑。李元亮苦笑拦住,说好容易到家,也不歇歇。
翠花笑答:“憋了大半天了,再憋下去, 我可撑不住。”叫李元亮好好休息,等晚上一块儿吃饭。带着鸳鸯就出后门往去寻李安安。
李安安正在堂屋织布,王大娘坐在一旁纺棉。听见院门响动, 二人出去看时, 竟是翠花兴致勃勃在外站着。李安安急忙让人进来, 到堂屋炕上落座, 王大娘端茶上点心。翠花看她比在公主府时候还要胖些, 笑说:“可见这些日子伙食不错。”
王大娘忙笑着道谢, 说都是长公主仁厚, 才叫自己跟奶奶住得好,吃得好。
翠花点头, 说有话跟李安安说, 叫她自去歇着。王大娘行礼告退, 拉着鸳鸯去耳房烤火。
翠花看再无旁人,隔着炕桌跟李安安道:“你猜如何?喜鹊竟然得了圣宠?还住到启祥宫里!”李安安不觉奇怪,“各宫除了早年烧掉的咸福宫,皇后住的长春宫,哪个东西配殿不是满满当当的。除了启祥宫,也没地方安置呀。”
翠花一拍桌子,“你哪儿知道?这是沈贵妃亲自求的。哎哟我就奇了怪了,她就算不恨我,也应该不怎么喜欢我才对。昨儿个派贵妃的轿子来接喜鹊,我就觉着不对劲。今儿在慈宁宫见着,我勒老天爷呀,你猜怎么着,手拉着喜鹊进来,一口一个妹妹,甭提叫的多亲热了。那叫一个给公主府面子。不知道的,还道她才是我府里出来的呢。”翠花说完,跟李安安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她——”
翠花顿时不高兴了,“感情,打的就是这主意?想借我当靠山呢?”
李安安想了想,分析:“这也未必不是好事。至少,有她在旁说和,还能缓解你跟乾清宫的矛盾。不管怎么说,你们姐弟之间老杠着,对元亮的前途不利。”
翠花摇头,“自打你叫逼出宫门,他在龙椅上坐一日,老李家就别想出头一日。你当李元亮为何当众不肯认下沈贵妃?还不是给逼的没法儿了。这些个世家大族,精着呢。”
说完,安抚李安安,“你也别往心里去。横竖哪家都一样。皇帝的女儿还有叫额驸给打死的呢。”
李安安摇头,“我这一年叹的气,比之前三十多年都多。”翠花扶额点头,“可不是。竟然叫个小丫头片子给耍了。”
二人正絮叨着,外头有两个婆子来寻,说是额驸请长公主回去吃饭。翠花一拍桌子站起来,只说改日再聊。李安安送出门外,拉住手轻声嘱咐:“那沈宛比较是楼子里出来的。所见所知跟咱们不是一个路子。喜鹊那边儿叫她仔细些,别叫人给下黑手遭了暗招。”
翠花冷哼,“遭了暗招也是她自找的。攀上高枝儿,就得吹那高处的风。”说完,摆手带着鸳鸯跟婆子们走了。
王大娘陪李安安送长公主回来,关上院门,王大娘跟李安安聊起喜鹊的事儿。李安安笑问:“你也爱打听这些个?”
王大娘不好意思笑了,“每日里也个什么事儿,除了纺棉绣花儿,就是跟婆子们聊天儿。”李安安便问都打听到什么了。王大娘摇头,“喜鹊那孩子,是宫里赐下的。正经八旗包衣出身。心气儿高,也是难免的。”
李安安叹气,“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也不知这回,是福是祸。”
王大娘笑了,跟李安安一同收拾茶盅,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兜兜转转,还不都是那么些个事儿。”李安安听了,深感意外,“竟不知王姐姐还是位才女。”王大娘脸红了,笑硕,“小时候额驸教的。都快忘了,也不知怎么的,冷不丁就想起来了。”李安安知道她一个试婚格格,在公主府生活不易,便不再多问。
这边李安安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偶尔性德父女来走走亲戚,翠花来串串门儿,再或者去三圣庵跟佟贵妃唠唠嗑。不知不觉,便到了年底。腊月二十三祭灶,老百姓忙着包饺子、买芝麻糖,给灶王爷烧香。紫禁城里,各宫各院也忙着过年诸事。
皇后坐满了半年的月子,终于开门。度过堪称清宫有史以来最长产假之后,皇后见请安众人,早已物是人非。想了想,笑对容妃、宣妃道:“这些日子以来,辛苦妹妹替我在太皇太后跟前尽孝了。”二人忙站起来,连道不敢。皇后颔首,叫二人坐下。又问候了惠妃、宜妃、荣妃并平妃、僖嫔。看底下又添了几位贵人、常在、答应,有些见过,有些眼生的很,心下好笑,面上和气,一一问过,叫桂枝一一赏了。这些人自此才算是完全走完程序,能叫人称一句正经皇妃。
众人都见过,唯剩一个贵妃。皇后只当左手边坐着的那位是空气,沈宛也不至于上赶着凑上去寻没趣。妻妾二人互相漠视一番。此次长春宫请安便宣告结束。
当天晚上,阖宫众人都当康熙要往长春宫陪皇后。哪知敬事房传启祥宫喜常在前往乾清宫伴驾。皇后得知,一笑了之,当晚早早洗洗睡下。反倒是沈宛,一直点着灯,熬到半夜,看宫内静谧安宁,叹一口气,方宽衣就寝。
第二天一早,喜鹊回来,先到体元殿见沈宛。十一阿哥拉稀了,正请太医给看病。沈宛正忙的焦头烂额,见喜鹊平安回来,头也不抬,叫她回去歇着。
又过几日,康熙封笔。当晚翻的还是喜鹊的牌子。皇后不理论,众嫔妃等着瞧热闹,沈宛忙着照顾两个孩子,问也不问。喜鹊心里高兴,面上暂时还能端着,不曾张狂。
眼看除夕就要到了,二十八这天,康熙方才腾出空来去看皇后。谁知六公主有些发烧,皇后满心满眼只有孩子,刚耐下心来跟康熙说两句话,十阿哥又哭闹起来。无奈只得给康熙赔不是,请康熙移驾乾清宫歇着。
康熙瞧两个孩子都不是很有精神,嘱咐皇后别太累着自个儿,又敲打底下伺候的宫人一顿,这才回乾清宫。
当晚,自然又是喜鹊伺候。众人见怪不怪,只说她有福气。
第二天不用早朝,三毛子跟魏德贵都没早早叫康熙。想着凭这位爷的作息,时候到就该喊人了。哪知等到天色大亮,也不听动静。魏德贵朝里屋努努嘴,三毛子摇头,“难得一年歇这么几天。主子略躺躺,咱们上赶着去做什么。”魏德贵道,“也是。横竖喜常在在跟前儿伺候呢。咱再等等。”二人又等一会儿,还是听不见响动,只得硬着头皮喊人。
叫了两声,才听见康熙咳嗽声音。二人便领着人进来,挑帘子、摆鞋子,又有脸盆、毛巾、痰盂等捧进来。三毛子往帐子前躬身站好,等康熙抬手。谁知等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只得跟魏德贵一左一右掀开帘子。二人一瞧不打紧,登时吓得腿都软了。只见康熙上半身在床上,下半身耷拉着,口歪眼斜,只见嘴唇动,不见声音。至于喜常在,躺在床里侧,一动不动。魏德贵一瞧,不敢耽搁,赶紧叫人去喊太医。三毛子暗骂一声这小子跑的够快,只得硬撑着,叫过来一个小太监,合力把康熙抬上床。这功夫喜常在依旧不动,三毛子心里发麻,小心探出手去,小心一拨。哎呀,一股血顺着喜常在的嘴角流了下来。
啥也别说了,赶紧通知长春宫、毓庆宫吧。打发小太监赶紧报信儿,三毛子又叫来两个宫女,把喜常在抬到耳房,试了试还有气儿,静等着太医来了再说。
皇后起得早,得知三毛子来请,小太监也说不上为啥,知道事儿不简单,也不多问,带上人就赶来。进来乾清宫,看太医正在诊脉,康熙见她来,几次要开口说话,只能流泪流鼻涕,发不出声音。皇后几步上前,握住康熙的手,道:“我在。”转头问三毛子,“太子呢?”
三毛子忙答话,“叫人去请了。”正说着,太子急匆匆带着四阿哥、五阿哥、八阿哥进来。顾不得行礼,跪到床前,瞧清楚康熙模样,眼泪就滚了下来,直问皇父这是怎么了。八阿哥还小,瞧见这阵势就跟着哭。四阿哥跟五阿哥一左一右把他拉走,到外头立等。
皇后拉着太子站起来,叫太医接着诊治。没一会儿,太医诊完,跟皇后、太子说明情况。没别的,中风了,从今往后,不可操劳,仔细养着吧。
皇后闻听大惊,“万岁爷正值壮年,昨儿还好端端的,怎么就中风了?”说完,头一晕,险些跌倒。
太子急忙伸手扶住,请皇后坐到南窗炕上,一面叫人给皇后倒热茶,一面问太医,“既如此,赶紧治吧。中风若是医治及时,恢复不成问题。年前索额图不也是这样?”
底下几个太医愁眉苦脸,那哪儿一样?索额图那是过寿喝酒,当众发作。在场就有位太医,及时扎针,当场就过来,说话利索不耽误吃喝。眼前这位,不知道夜里什么时候发作。瞧瞧这腿都硬了。能活下去都是太医们医术高超。
那也得治,谁叫他是万岁爷呢?太医们出去,在外间商议一番,冒着生命危险重新进来,要求给康熙扎针、推拿,顺便还得灌药。皇后捂着胸口只喊疼,说不出别的话来。还是太子站在一旁拿主意,“诸位大人只管治就是。皇父醒来,孤为你们请功。”
几位太医无奈,各自下去准备。耳房给喜常在看病的太医出来,对三毛子附耳几句。这——三毛子哪儿敢做主,少不得硬着头皮上前请示皇后。皇后坐在炕前,靠在桂枝身上,有气无力,强撑着看太医们施针,哪儿顾得上管。三毛子便问太子。太子皱眉,道:“妃嫔之事,皇母顾不上,就问贵妃拿主意吧。孤不便多问。”
三毛子便叫小太监去知会启祥宫。没一会儿,沈宛来了。一进门瞧见三位小阿哥手拉手站在碧纱橱门口。顾不得见礼,沈宛进来碧纱橱,瞧见一群太医围着康熙扎针,大惊失色,不敢上前,捂着帕子掉泪。
皇后瞧见,等她默默哭一会儿,道:“我顾不上别的。你去里间瞧瞧喜常在。带她回去吧。”沈宛便问喜常在怎么了。皇后摆手不答。太子看三毛子一眼,三毛子只得上前答话:“太医说,喜常在受了内伤,须得好好调养,方能转危为安。只是这辈子,怕是没儿女缘了。”
沈宛听见,又掉了两滴泪,对皇后点点头,带着人进耳房,瞧喜常在依旧昏迷不醒,十分悲伤,背着人哭了一场。出来请示了皇后,用贵妃步辇抬喜常在回启祥宫。
眼看乾清宫这里用不上沈宛,她还特意问皇后要不要帮忙。皇后刚喝下安神药,懒得跟她多说,只教她回去后守口如瓶,好生管好启祥宫就是。
沈宛得了懿旨,只得扭头看一眼康熙,给皇后磕个头,道众嫔妃们就靠着主子娘娘了,只把太子兄弟看的不耐烦,这才含泪走了。
回到启祥宫,茴香来报,说喜常在安置好了,药也熬上了,问还有什么吩咐。沈宛对着镜子摘去钗环,淡然吩咐:“去院子里摆个香案,我要求神拜佛。”
茴香得令下去,没一会儿,诸事妥当。沈宛一身素衣,面北而跪,持香祷告,“董姐姐,我终于为你报仇了,九泉之下瞑目吧。”话未说完,两行泪便滚了下来。
※※※※※※※※※※※※※※※※※※※※
其实吧,据说清朝皇帝胖的不多。相反,明朝皇帝瘦的不多。这也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好好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多活几年,多给社会做贡献!劳动使人快乐,健康长寿使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