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九十七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九十七章
    不是李安安杞人忧天, 而是现今的那些小姑娘实在脑洞大的匪夷所思。来的那位同乡是个心智成熟的还好, 万一不是, 还为了容若、为了四四,为了八八, 或者为了太子、十三、十四等等, 生生搅浑了康熙后宫这潭水, 往后, 启祥宫的日子,可就真的不好过了。
    只是这些话不能跟别人说, 唯有烂在肚子里。李安安甚至都想,实在不行,学端嫔一走了之。无奈的是, 端嫔好歹有个小情儿在外头帮衬, 自己出了后宫,那是两眼一抹黑。更何况,能不能走出启祥门还是未知呢。李安安又一次叹气, 自己怎么知道那么多, 万一睡觉说梦话叫人听见了多不好。
    命运不由自己掌控的日子,努力掌控就是。命不由自己掌控的日子, 果然是穷则思变。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朝代一代又一代更迭, 不过就是人性天生向往自由, 向往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命。正如后宫三千你争我夺恍若战场不见硝烟, 追根揭底, 就是人想底层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高层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罢了。社会就在这种矛盾中逐步推进。
    李安安捏着书,隔着车窗,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窗外景色。入冬以来,华北地区草木大多枯黄。行路上两旁庄稼地里少有农人劳作,远处村庄袅袅炊烟升起,原来已经到了做饭时候。
    德常在带着葱香、蒜香、茴香编络子,教三人如何配色,如何绾花儿,瞧见李安安心不在焉,小心问道:“安主子,可是累了?叫丫头们倒茶来喝吧。”
    李安安回神,见德常在问,笑说:“一会儿就停下来吃饭了。别忙了。”
    看葱香三人手里的络子,夸奖说:“真是不错。原本她们三个就有灵性,手指灵巧,加上你用心点拨,打出来的络子放到街上铺子卖,一根少说也得一两银子呢。”
    三个人都高兴起来。茴香问:“主子,真能卖那么贵?”
    德常在笑了,“安主子这是夸你们呢。在京城,一两银子够四口之家一个月的嚼用了。”
    三个丫头听了都笑了。李安安拍拍德常在,笑说:“这是你们还不知道一两银子一个鸡蛋的事儿呢。”
    葱香便问什么鸡蛋那么贵。李安安笑着把清末内务府蒙骗皇帝的事儿挪到一家地主身上。“从前有个地主,家里有个傻儿子。老地主没了,底下管事儿的就糊弄傻地主。说如今物价上涨了,小主子要是想吃鸡蛋呀,就得一两银子一个。实际上是想哄着傻地主多掏银子。哪知,傻地主人虽傻,却十分艰苦朴素。愣是说,既然鸡蛋这么贵,那我们不吃鸡蛋了,往后改吃野菜。”
    说得三个丫头都笑了,德常在也跟着忍俊不禁。葱香问:“如此一来,那管事儿的就没法子了?”
    李安安笑着摇头,“外头不值钱的野菜,到了管事儿的嘴里,还值十文钱一斤呢。”
    蒜香咋舌,“哎呀,这不是欺负人家地主人傻钱多呀?”
    茴香道:“再多的钱,也经不住这么叫人算计呐。总不能一辈子不吃不喝吧。”
    “可不是呢,傻地主省吃俭用的,新衣服都舍不得穿,愣是要穿有补丁的。可他是地主呀,哪儿有什么破衣服。还是管事儿的精明,叫自家婆娘把傻地主的新衣服拿回来,缝上补丁,再拿回去给傻地主穿上。”
    德常在只管在旁笑,三个丫头也跟着乐呵呵的,茴香问:“主子,这回傻地主高兴了?”
    “可不是高兴了。管事儿的说,一个补丁才五百个大钱儿,两个补丁才一个鸡蛋,便宜着呢。”
    李安安说完,三个丫头笑的抱做一团,德常在抚着肚子忍俊不禁。李安安自己也乐不可支,一面不忘叮嘱:“你们仨将来都是要出去嫁人管家的,可得时常多看多听,别到时候人家说鸡蛋一两银子一个,补丁一两银子两个,当真就舍不得吃鸡蛋了。”
    三个丫头大乐,“哪儿能呢。我们可不是傻地主。”李安安看一眼德常在,德常在笑着摇头,“安主子放心吧,外头的物价咱们都清楚着呢。断不会叫人给哄了去。”
    李安安笑笑,柔声道:“知道你们明白,都是从宫外头来的,知道民生多艰,不过是说给孩子听罢了。”说完,笑着伸手轻轻拍拍德常在的手。德常在会意,低头摸摸自己肚子,心里琢磨,等孩子长到三岁,请李安安开蒙,应是不错的。不求李安安助力,至少,不至于把孩子教坏了。
    德常在正在低头思量,马车稳稳当当停下了,外头王贺禀报:“主子,德小主,前头太皇太后那边传话儿,请您和德小主一块儿吃饭去。”
    话音未落,翠花就来到车前,挑了车帘喊李安安:“刚才骑马打你车外头过,就听见一两银子一个鸡蛋的事儿。赶紧下来,给我仔细说说。”
    李安安扶着葱香慢慢下车,站到地上还觉得两腿有些发麻,翠花伸手扶一把。李安安只觉得扎手,一看原来是马鞭,吓了一跳,小声问:“这么多人骑马,这——是不是不太合适了?”
    翠花听了,嗤笑:“你好歹也是出身铁岭将门世家,怎么一说话就一股子江南潮气。骑马怎么了,当年老祖宗那会子,千里快骑一夜过三关呢。”
    李安安笑笑,挽住翠花的手,小声道:“这不是怕外头风大,吹得你不舒服呢。也是我不会骑马,等开春儿天好了,我骑着驴子,咱一块儿春游去。坐马车坐地腿麻,要不是怕风大把脸吹皴了,你当我稀罕呢。”
    翠花听了这话,重新高兴起来,拉着李安安就往前走,“就知道,咱们铁岭出来的姑娘,哪个也不是娇滴滴的。”李安安带笑跟着,一面扭头嘱咐德常在小心脚下,蒜香好生扶着。葱香带着茴香紧走几步跟着。不过百十米,就到了中午吃饭的地方。
    其实,自从进入唐县地界儿,直隶总督与唐县县令就小心翼翼领着一众下属衙役沿着御驾必经之地陈设修整地点,热水、炭炉、房舍一一备好,菜蔬都是从京城那边温泉庄子采买过来,快马送至,力争叫康熙与太皇太后一路行来,得到无微不至五星级的服务。可惜,太皇太后出身蒙古,马背上长大。年轻时候就不怕赶路,行路上不讲究吃喝享受。头一天遇上这事儿,就跟康熙提了,说太过奢靡让她于心不安。康熙嘴上应下,回头依旧嘱咐唐县县令,该怎么伺候还得怎么伺候,宁肯朕等节俭些,太皇太后那边务必孝心要尽到。
    或许康熙真心觉得自己这边俭省些没事儿,只要给他亲奶奶伺候好喽就成。唐县县令可不敢当真,一切照旧小心伺候。前两天太皇太后心气不顺,粗茶淡饭养着没注意到。今天一下车,一看停脚的地方竟然是临时盖的新房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歇山顶重檐,碧瓦红墙的,屋里没有菩萨,一看就知道是给自己盖来——落脚用的。再看端上来的菜,竟然是绿油油的打北京温泉庄子里摘来的黄瓜!这还了得,把哀家的话当耳旁风了?当即就甩了袖子使性不吃。
    翠花一看着急了,一面请三位太妃好生劝着,又请来裕亲王妃好生哄着,她自己骑马去找康熙。康熙正接见福建总督,商议收复台湾之事。翠花不敢擅闯,只得抱来太子,叫他去太皇太后跟前讨喜。随后跑到队伍最后,找到裕亲王,请他先别忙着押队了,赶紧去哄哄太皇太后。裕亲王一听也急了,跨马就是往前飞奔。翠花这才放心,风一吹,惊觉出了一身的汗。翠花怕着了风寒,不敢快跑,慢慢骑马回来,路过李安安车旁,听了一耳朵。
    李安安听翠花小声说完,顿住脚,当即转身要走。翠花一把拉住,“到跟前儿了你跑了。”
    李安安无奈,“姑奶奶,你也不瞧瞧屋里都是谁,又是太妃,又是亲王的。我一个嫔位,还带着个常在,哪有我们站的地儿呀。就算我厚着脸皮去了,德常在还怀着孩子呢。”
    翠花一听也是,叫来一个小太监,命他领德常在去一旁厢房先吃着。正巧惠嫔拉着大阿哥,僖嫔带着布贵人来了,李安安无奈,这才与几人一同进去。
    刚到门口,康熙疾行来了,身后跟着一堆太监、侍卫。一见面,康熙先问翠花:“奶奶生气了?”
    翠花瞧见弟弟,两眼顿时红了,埋怨道:“那个唐县县令怎么回事?不是跟他说了,奶奶喜欢简朴,一路上拿当地饭食招待就是,住的地方若无大户,村舍也成。横竖还有内务府跟着呢。何苦惹奶奶生气。她老人家身体刚刚好呢。”
    康熙扭头去看身后,唐县县令吓得跪倒在地,一个劲儿磕头请罪。康熙冷哼一声,转脸对翠花赔笑,“姐姐别生气。咱们快去看望奶奶。稍时还望姐姐多多照顾才是。”
    翠花含泪道:“我一个出了门子的姑娘能照顾多少时日。辛苦的还是皇上啊。”
    康熙连说应当的,伸手扶一把翠花,翠花点头,与康熙一同进屋。
    李安安与惠嫔、僖嫔互相看一眼,李安安与僖嫔又低头去看惠嫔膝下大阿哥,惠嫔明白,蹲下来哄儿子一会儿进去如何承欢膝下。李安安与僖嫔瞧瞧屋里黑压压的一堆太妃、太子、王爷、王妃公主的,自忖不够身价,老实站在廊下等候传唤。惠嫔也不敢随意进去,只是小心嘱咐了大阿哥奶娘,叫她跟进去好生伺候着,说完轻轻推一把大阿哥后背,叫儿子进去,自己站到李安安与僖嫔身边,布贵人靠后一步让出位子来。再往后就是伺候的宫女太监,一时挤满了走廊。众人谁也不敢说话。就听见屋里康熙老老实实哄太皇太后声音,翠花、裕亲王偶尔帮衬着说两句。
    过了一会儿,太后跟前太监总管刘德寿托着佛尘出来,对李安安打恭,笑道:“太皇太后请安嫔主子进去。”
    李安安迟疑,小心问道:“敢问,是命我一个人进去,还是叫嫔位主都进去?”
    刘德寿答:“太皇太后只说请安嫔主子,别个还没提呢。”
    李安安看僖嫔一眼,僖嫔点头,“去吧,一会儿德常在吃完饭,我帮你看着。”李安安道声谢,跟刘德寿进屋。惠嫔小声道:“你跟安嫔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僖嫔乐了,悄声道:“没法子,都是没儿子的,同病相怜呗。”
    惠嫔抿嘴说笑不笑,布贵人在旁低头不语。僖嫔瞧了,好生没意思,转过身来,瞥一眼台阶下站着的一堆人,冷眼瞧着唐县县令跪伏于地,浑身颤抖,愈发觉得无聊起来。
    话说李安安进了屋子,对上行礼问安。太皇太后正坐在东边炕上,康熙隔着炕桌坐着,翠花挨着太皇太后坐,一面给太皇太后锤胳膊。裕亲王与王妃夫妻俩坐在康熙下首,三位太妃坐在翠花公主身旁,太子靠着康熙大腿站着,裕亲王怀里站着大阿哥。康熙一只手搂着太子,指着恭靖妃身旁小凳子,吩咐:“坐吧。”
    李安安依礼坐下,太皇太后“嗯”一声,吩咐,“安丫头,把你那个一个鸡蛋十两银子的故事儿,给这帮龙子龙孙、金枝玉叶儿们讲讲。”
    没等听完,李安安就吓得站起来,不敢娶看太皇太后,只得小心瞥翠花两眼。翠花也是十分无奈,赔笑道:“奶奶,是一个鸡蛋一两银子。”
    太皇太后冷哼,“哀家不知道一个鸡蛋一两银子?”
    翠花只得低头不语。李安安心道,果然祸从口出,我闲着没事儿说那些干啥。太皇太后又催,李安安叹气,恭敬道:“回老祖宗的话,在马车里,是嫔妾跟德常在闲聊。其实,这个故事,据说不是地主家的事,而是,”
    康熙见李安安顿住,偷看自己,道:“只管说就是。只要太皇太后舒坦了,记不清说错也没关系。”
    李安安再瞧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不置可否,李安安接着道:“而是据说,往前数两个朝代末年之事。”
    太皇太后冷眼瞪康熙跟裕亲王兄弟俩,骂道:“怎么着?哀家没说错吧。这天底下,只要皇家,才能闹出这等不知肉糜丢人败家之事。”
    康熙跟裕亲王兄弟俩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太皇太后吩咐,“安丫头坐下吧。”李安安颔首,后退到凳子旁,慢慢落座。不小心没坐稳,身旁恭靖妃伸手扶了一把,李安安急忙小声道谢。恭靖妃抿嘴儿一笑,扭头去听太皇太后说话。
    “想当年,太祖太宗筚路蓝缕,你们爹带着八旗一路披荆斩棘,打入关内。祖宗拿血汗换来的基业,可不能叫几个管事儿的给败坏了。”说着说着,太皇太后竟然滴下泪来。
    一众儿女少不得一通忙乱,李安安少不得跟着请罪。好在太皇太后性情阔朗,难受一会儿,说出来就好了。康熙自知做错了事,老老实实认错,请太皇太后莫要生气,出去就严惩唐县县令。太皇太后摆摆手,“所谓上行下效,玄烨,底下人做错了事,理应严惩。你自己性子有该注意的,也要注意。哀家知道你孝顺,可哀家觉得,粗茶淡饭、顺应时令,那就成了。民生多艰,若大清国能在康熙年间国力昌盛、海清河晏,老百姓不必为了一个鸡蛋嚼用一个月,在哀家看来,这就是子孙们最大的孝顺了。”
    李安安在旁听了,忍不住佩服这位老太太。有句老话说的好,多活几年,啥都有了。别看这位老太太年轻时候干啥事儿都是配角,嫁个男人是侧福晋,生个孩子还生在姐姐之后,也是个配角。哎,临老临老,人家成了泱泱大国最尊贵的人。想想乾隆时期的婉妃,无儿无女无恩宠,愣是活了九十多岁,捞了个贵妃入土为安。果然,多活几年,啥都有了。得,往后咱也这么着吧。
    这边李安安下定主意,那边康熙领着裕亲王、翠花听完太皇太后家训,完了,太皇太后从袖子里抽出来几张纸来,递给康熙。康熙接过来一瞧,翠花的字,一旁则写明是从惠嫔那里抄来的。再仔细一看,迟疑问:“奶奶,别的都好说,让咱们金枝玉叶的阿哥公主自己给自己倒茶,有些不妥吧?”
    太皇太后没搭理康熙,伸手叫过来太子,低头笑问:“胤礽,乖,祖奶奶问你,今天是怎么来的?”
    太子年纪小,不甚怕太皇太后,听见问就老实回答:“回祖奶奶的话,胤礽是奶娘抱着过来的。”
    太皇太后抬头,往下瞥一眼,门后角落里,太子奶娘凌普家的只觉腿软目眩,安安静静跪在当地。太皇太后没工夫搭理她,只看康熙,道:“太子康熙十三年生,开春就五岁了。”
    裕亲王在旁劝道:“皇上,奶奶说的是。”一旁裕亲王福晋想想自己的几个儿女,也是这般娇养,结果一个也没留住,登时悲从中来,后悔不迭,躲在一旁擦泪。康熙低头看看怀中太子,再看看二哥怀里大阿哥,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瞧出来,惠嫔养的孩子,着实比太子壮实。难道,当真是惠嫔家训好?
    ※※※※※※※※※※※※※※※※※※※※
    小剧场:
    三毛子:传圣上口谕,惠嫔会养孩子,着封皇家幼儿园园长。
    惠嫔:关我毛事?
    孩子就是得好好教育。不然养了还不如不养。瞧我亲戚家孩子,见了她亲姑姑,就跟没看见似的。听说长到十几岁,她姑姑就没听她喊过一声姑姑。
    前两天回家给老太太过生日了,更的少了。今天一次多更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白明微风轻尘 遭遇海难,我救了美女上司 东京少女们大有问题 重生之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 众仙俯首 重生之都市仙尊 末日崛起 桃运官途 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 田小溪陈家旺 嫁残疾相公种田养娃田小溪陈家旺 重生1981:从北大荒赶山到万元户 长生从炼痴情蛊开始 倾世嫡女白明微秦丰业 白明微秦丰业 大乾边关一小卒 来生!不来了! 股票,从入坑到入土 不让你当警察,你就把贼抓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