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章
李安安带着葱香、王贺回到住处, 乃是太皇太后所居后院旁一所小小院落。旁边就是惠嫔住的院子。僖嫔与翠花长公主在太皇太后院子的另一边。原本太皇太后有意让翠花长公主随住。翠花长公主有心找觉迟和尚商量, 再招位额驸, 怕跟着太皇太后住不便,借口太皇太后这边已经有两位公主, 不好多打扰, 便住在旁边。此刻翠花长公主陪伴太皇太后去清凉寺, 李安安在路口跟惠嫔、僖嫔告别, 回到院子里,还未坐定, 便吩咐葱香收拾出来东厢房,铺盖全用带来的丝绵被褥,摆设也是从李安安屋里挑出来好的。因天冷, 李安安特意从自己份例里头拨出来上好的红萝炭。叫王贺带着人去给德常在熏屋子。
葱香收拾完了, 看王贺点着炭去熏,回到堂屋,见李安安一人在屋, 正捧了本书看, 手边茶壶温温的,便端了茶壶, 换了干净水, 拿大铜壶坐在小泥炉上开。一面守着炉子, 一面小声问:“主子, 怎么咱们这儿要添新人了?”
李安安放下书, 道:“是要来新人了。”把德常在要住在启祥宫的事儿说了。葱香撇撇嘴, 小声埋怨:“怎么就来咱们家,那么多宫院不去。”
李安安呵呵一笑,伸手甩了书在葱香头上,笑骂:“什么叫你家?整个紫禁城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是万岁爷。”
葱香自知失言,只得对着李安安呵呵笑笑,弯腰捧了书送回去。李安安看泥炉里火正旺,指着自己脚边马扎,叫葱香坐下,吩咐道:“你呀,还是说话这般随便。要知道,万岁爷春秋正盛,后宫东西不过十二宫,往后,多的是人往各个宫里去。今日来的这位德常在,还算是好的。在太皇太后跟前说得上话。往后见了,要对待人家跟对待主子似的。能在一个院子里住,便是有缘。说不得就合得来,能互相帮衬一把,也是咱们一份福气了。”
葱香听了这话,点头道:“主子说的是。是我想差了。不过,咱们原本清清静静过日子,冷不丁来了个人,往后说话还得小心,怪不舒服的。”
李安安笑道:“还怪不舒服呢。等你长大出宫嫁了人,一家全是做主,那时候关了门,想怎么说怎么说。这几年,先把嘴关好了。须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葱香急忙道:“主子放心,我再不胡说来着。”
李安安知道葱香不过就是活泼些,其实还算有分寸,故而,只是笑着点头,不再多劝。
一会王贺回来,说东厢房收拾好了,暖炉也烘上了,正坐了水,叫一个小丫头守着呢。
李安安便问派了谁伺候东厢房。王贺道:“咱们拢共来了一个小太监,两个小丫头。派了一个小丫头,叫蒜香的。”
李安安想了想,说道:“咱们出门在外,俭省些就是了。德常在是皇上亲口说的享贵人例,再给她派个小太监。等回宫了,跟内务府说说,把伺候的人配齐了。她刚伺候了万岁爷,正是万事皆需置办的时候,不可怠慢。”
王贺答应下来,出去安排。一会儿回来说好了,派了小太监叫小李子的伺候。
李安安想了想,又吩咐叫蒜香、小李子进来,嘱咐他们好生伺候德常在。到京后,内务府给德常在配齐了人,若是他们得用,德常在留下,李安安这边自有赏赐。若是德常在想用新人,就还叫他们回来伺候。
蒜香与小李子本就是启祥宫配殿里伺候的,跟个主子,总比不跟的强,反正伺候谁都是伺候,若借此叫德常在看中,指不定往后还能再进一步,因此都老实应了下来。
李安安看无事了,便叫他们先去东厢房守着。
到了下午,天色渐晚,太皇太后銮驾回来,李安安与惠嫔、僖嫔一同请安。太皇太后没叫三人进去,只叫三人跪安,各自回去歇着,前几日说好的等天气好了,就带着三人去拜送子娘娘也没了下文。
僖嫔有心问,今日又被吓坏了,连韩氏后续安排也不敢说,老老实实回去。惠嫔这边领着大阿哥回去。李安安则请德常在一同回去。
德常在累了两天一夜,伺候完太皇太后喝茶歇息,听见李安安请,跟太皇太后说一声,便出了门。见李安安正带着葱香、王贺候着,笑着行礼问安。李安安不拿大,笑着回个半礼,说道:“这边若无事,便先随我回去吧。看看屋子可是有什么需要添置的。”
德常在先谢了李安安,道:“有劳安主子了。”
李安安笑笑,“应当的。”带着几个人回去,先进东厢房,将床上铺盖一一给德常在说了,又拿了两套新衣服,里里外外全了,并两双新袜子,道:“这些都是我新做的,还未挨身,等着下雪时候穿用。你先用着,等内务府把你的赶出来,补了我那边就是。”
德常在也知嫔位主东西有限,无子的嫔位主份例,也就比贵人好那么些罢了。更何况如今出门在外,太皇太后那边都一切从简,难得李安安想得周全,急忙笑着谢了。李安安摆手,又说了屋子里的摆设,问德常在还有什么需要的。
德常在自进了屋子,就觉得屋里暖和,暖炉、水壶、茶具一应俱全。毛巾、帕子都备好了,收在柜子里,直道李安安有心了,什么都不缺。
李安安摆手笑道:“你别谢我,我就动动嘴。这些都是葱香和蒜香两个干的。还有小李子,前前后后跑了不少的路呢。”
德常在笑道:“都是安主子有心,教出的人才这般能干。”
李安安笑道:“都是伺候万岁爷的。合该互相帮衬才是。”
德常在笑而不语。李安安瞧她累了,叫她好生歇着。留蒜香和小李子伺候着,带着葱香与王贺回堂屋。德常在一直送出东厢房,跟到堂屋外面,亲自挑帘子请李安安进屋,这才告退,带了蒜香、小李子回东厢房歇息。
葱香看着德常在回屋,这才小声说道:“奴才瞧着,这个德常在是有福的。”
王贺笑问:“你怎么知道了?”
葱香说道:“知礼守礼,不得罪人,又有靠山,岂不是有福的。”皇太后身边的冬嬷嬷,葱香也见过几次。今日纵然李安安没说明白,一见面,葱香还有什么不懂的。王贺也认出来这位德常在跟脚,笑了一笑,暗暗感慨一句世事无常,谁能想到,昔日的深宫老嬷,成了新晋常在,还享贵人份例。
李安安见二人心里明白,也不多嘱咐。叫葱香待会儿别忘了给德常在送饭,便交待王贺,“多留心些,那位韩氏夫人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王贺不比葱香,没有出宫打算,因此特爱打听些闲话。听见李安安这么说,瞅瞅屋里屋外,看看无人,便小声说道:“主子,奴才方才趁着去太皇太后那儿请安的时候,问僖嫔身边儿刘春儿了。刘春儿说,僖嫔主子正吩咐他们收拾了东厢房。打算给韩氏住呢。”
李安安听了,略略想了想,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
前头纳兰性德下了值,刚换好衣服,准备去寻明珠,父子二人一同吃饭。就有三毛子亲来寻。
纳兰性德一看,康熙身边大内总管,不敢怠慢,急忙迎上来问讯。三毛子也不含糊,道:“主子爷吩咐,请性德侍卫换了家常衣服,带几个人,在东角门候着。”
纳兰性德忙塞给三毛子一个荷包,道:“遵旨。不知万岁爷可还有什么别的吩咐?”
三毛子袖了荷包,笑道:“主子爷今日说要去菩萨顶后山瞅瞅。”纳兰性德忙应下,送三毛子出门,自己赶紧找齐十六名侍卫,通通换了便装,各穿各的衣服,牵马在东角门候着。原本夜路难行,更何况是山里夜路。纳兰性德一面等,一面琢磨,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不一会儿,康熙带着三毛子出来。康熙穿着青色长衫,黑马甲,脚踢皮靴,身披黑毛斗篷。三毛子一身常随衣裳。看纳兰性德已经备好马车,康熙点头道:“马车也行。朕倒有些想策马狂奔了。”说得三毛子吓了一跳,暗道,主子爷,您就省省吧。这夜里山路,还策马狂奔,奴才胆子都要吓出来了。
还好纳兰性德反应快,笑着回话,“万岁爷说的臣都心里痒痒的。可惜这山路弯弯曲曲,马跑不起来。还是在草原上策马,才能酣畅淋漓。”
康熙听了,点头应道:“朕也这么想呢。等到了蒙古草原,容若可别忘了与朕比上一比。”
纳兰性德自然慷慨应允。自此,康熙才歇了策马山路的想法,带着三毛子坐车赶往菩萨顶。
纳兰性德将自己的马交给亲信带着,亲自驾车。一路跟康熙在车上说些见闻。康熙借机了解民间疾苦,听到福建好几处地方因百姓生了女儿不肯养,以至于当地汉子娶媳妇难,很多男人结为契兄弟。康熙问道:“如此岂能生下儿女?”
纳兰性德叹气,“哪里能够。百姓日子艰难,不肯养闺女做赔钱货,却致使女子大大少于男子。长此以往,恐怕难以为继啊。”
康熙跟着叹,“正是。”
又听纳兰性德说道:“南边女子少,男子多,百姓本就娶妻难。偏又不少人家纳妾成风。普通百姓,只要有些钱财,竟然多有蓄妾之风。”
康熙便道:“纳妾之风,不可助长。”
纳兰性德叹气,“莫说百姓之中,便是臣也觉得,臣家中妾室太多。臣已有子女,续娶不知何时。正想着将家里通房另嫁。她们日后能成家,多添几个子女,也是为我大清国添些壮丁。”
隔着轿帘,康熙听了这话,沉默一刻,赞道:“难为你了,容若。”
纳兰性德一笑,“不过是不忍她们在后院蹉跎罢了。”
一路无话,等到了菩萨顶,康熙趁着下车时,小声吩咐三毛子,“回去记得想法子,叫李熙领他媳妇回去。”
三毛子一愣,立马明白李熙媳妇是谁,急忙应下来,紧跟着康熙往山寺走去。
※※※※※※※※※※※※※※※※※※※※
今天没有小剧场。课讲的不好,学生跟傻了一样,都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