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十八章
淑惠妃跟李安安说这些, 其实并没什么想法。她是深宫憋地时间长了, 好容易绣安带着身孕到她身边, 难免抱了养孩子的想法。纵然她排在顺治后宫第一妃子的位置,又有太皇太后关照, 寻常人不会寻她晦气。到底比不上宁悫妃和陈太妃两个有儿子的。逢年过节, 儿孙少不了承欢膝下。哪怕前头站着太皇太后呢, 那二位少不了天伦之乐。可淑惠妃就不同了。别说她, 加上她一个姐姐、一个姑姑,三个人伺候顺治多年, 就没生下来一儿半女的。膝下空虚,每日里除了常伴佛前,心中寂寞, 可想而知。好容易有个盼头, 指望着养大绣安的孩子。那知道僖嫔盘算着从中插一杠子。淑惠妃心知,由嫔妃抚养皇子,与太妃抚养皇子, 二者中, 康熙与太皇太后一定会偏向僖嫔。心中失落,不敢对太皇太后明言, 只得向李安安这个毫无关系的人倾诉一二。
也是淑惠妃命好, 当年顺治对婚姻不满的怒火, 都叫姑姑跟姐姐挡了, 她跟在后面, 没受多少委屈。顺治驾崩“西去”, 她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女,皇太后的亲妹妹,康熙朝第一太妃,更是没经历多少挫折。以至于谈论当今后宫的话,都敢跟李安安这个当今嫔妃说。
李安安不知道淑惠妃没别的意思,纯粹就是说说话,心里琢磨了一番,顺着淑惠妃心思,小心说道:“这也不一定吧。僖嫔虽好,毕竟没生养过。说来让人扼腕,当年在清宁宫的时候,后宫的孩子,少有几个养不大的。怎么到了北京城,唉!”
李安安顿了顿,看淑惠妃跟着皱眉,小心说道:“看来,还是我们年轻,不如老一辈儿的会带孩子。也就是我命苦,到现在没给万岁爷添个一儿半女。若是我有了孩子,不为别的,单为了孩子康健,也得常常带到慈宁宫、寿康宫请老一辈儿的太太们给看着。瞧五公主,自打住进了寿康宫,活泛多了呢。这呀,都是太太们的功劳。”
满洲老一辈儿的妇女,都喜欢人家叫太太,不习惯叫娘娘。淑惠妃一听李安安这么称呼,心里先高兴了,嘴上却道:“还太太长太太短呢,现如今不时兴这么叫了。我可听说了,皇上现在讲究满汉一家,宫里人喜欢称呼主子,娘娘这个汉人的说法,也是不错。往后啊,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儿,得叫娘娘。”
李安安哄道:“是,娘娘。刚才随口就说出来了。往后人多的时候,就叫娘娘。”
淑惠妃高兴了,看着太皇太后拉着翠花的手进了正堂落座,也跟着进去。翠花长公主在前头引着,请淑惠妃坐太皇太后左手边,淑惠妃笑道:“生受了。公主是主,我们是客,理应公主陪太皇太后坐才是。”
翠花笑道:“您是长辈儿,翠花是晚辈儿,这儿又不说别人家,是咱自己家里,理应长辈上座。”
太皇太后点头,对淑惠妃道:“孩子们孝顺,你只管坐下就是。”
淑惠妃这才上座。翠花又请李安安坐。李安安退让一番,坐在翠花下首。
鸳鸯、喜鹊带着人上前奉茶、点心。翠花指着桌上点心对太皇太后说:“您尝尝,这是聚香斋有名的桃酥。听下头人说,得大早上排队才能买到呢。”
太皇太后尝了一口,指着桃酥,叫淑惠妃也尝尝,“哀家品着不错。酥而不腻,还有一股子奶香味儿。”
淑惠妃也捏了一角,放进嘴里尝了尝,点头笑道:“可见公主是个孝顺的。东西这么难买,还特意买来孝敬您。我也跟着沾光了。”
太皇太后听了高兴,摩挲着翠花的后背道:“哀家这么多儿孙,要说孝顺,都十分孝顺。可论起来贴心,还是翠儿最叫人心里熨帖。可怜我的翠儿命苦,孤孤单单一个人住在这么大的一座院子里。”说着说着,太皇太后险些滴下泪来。淑惠妃联想自身,也跟着酸了一张脸。
翠花听了,心里也不好受。只是太皇太后面前,只得强忍着,强颜欢笑道:“都是孙女儿的错,本来想着,请奶奶和太太来舒散一日。却没想,您刚来就惹了您两泡泪来。我呀,可得赶紧地,叫人上街订两口大缸来。”
太皇太后与淑惠妃不解,翠花笑道:“赶紧接了奶奶的泪珠,好养荷花呢。”
逗地太皇太后与淑惠妃一齐笑了。翠花这才松了一口气。李安安冷眼瞧着,心知太皇太后有心给孙女再聘额驸,只是有所顾虑,因而心中难过。不由感慨,纵然贵为太皇太后,天下第一尊贵人儿,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
翠花陪着太皇太后几人说些话。看着外头太阳不算太晒,请太皇太后到府里四处走走。太皇太后在北方长大,到了北京,就比别人怕热。只说:“若那花园子里有乘凉的地儿,且去那里歇着。哀家不耐烦太阳地儿下晒着。”
翠花笑着应了,说道:“园子里有一处凉亭,临水而建。四下阔朗。您若喜欢,咱还能去喂鱼、赏荷花儿。还有一处小洲,与亭子隔水而建,有两对儿天鹅,不知怎么的,竟留下来不走了。趁着天光,瞧那景色,倒有几分意趣。”
太皇太后道:“有意趣就好。哀家整好瞧瞧那鱼和天鹅。”
翠花便吩咐下去,叫人先飞奔往亭子里摆垫子、煮茶水炉子。自己起身扶了太皇太后,一同出了正堂,绕道后院,穿过角门,过了一处小小倒座穿堂,便是一株大枣树,树干枝杈着,伸向天空。太皇太后抬头,透过树叶,隐隐约约瞧见几颗枣子,笑对翠花说:“今年吃枣,不用买西山下来的了。”
翠花道:“可不是。等八月十五枣上杆了,我头一个给您送一篮。”
祖孙二人说笑着往前走,淑惠妃在后头小声问李安安:“我瞧着这枣树虽大,结的枣可不怎么多。够一篮子的吗?”
李安安忍笑,恭敬道:“只要公主孝心到了,一篮半篮的,太皇太后都一样高兴。”
淑惠妃点头,“那倒也是。”
一时一行人丫鬟簇拥着,穿过水上折桥,到了亭子里。太皇太后往东一坐,瞧着桌上摆满了时令水果,笑道:“果然公主府比宫里好,想吃什么买什么。哀家自打进了这紫禁城,想吃点儿啥,都得忖度着。生怕叫人瞧出哀家的偏好来。紧着那么一两样给哀家买。”
翠花深有体会,道:“可不是,再喜欢的东西,也经不住一天到晚得吃啊。不过是公主府也有不好的地方。吃什么喝什么都得花自己个儿的钱。哪像在宫里,想吃什么只管要去。娘家养着我。”说得几个人都笑了。
太皇太后对淑惠妃说道:“这话说的,活似哀家短了她月钱似的。”
淑惠妃道:“公主跟您亲近,说话随意了些。可不正是祖慈孙孝,逗您开怀呢吗?”
太皇太后点头,“可不是,哀家的孙女啊,是最贴心的。”
李安安瞧着没自己什么事儿,便老老实实坐在一旁陪听陪笑。不经意间,瞅见亭子下头水面上,一条锦鲤蹦了出来,洒几滴水花,又跳进水里,留下一串涟漪。太皇太后也瞧见了,找翠花要了鱼食,亲自凭栏而坐,与淑惠妃一起,喂鱼赏鱼。
翠花这才得了空,跟李安安站在后头瞧着,一面悄悄问:“端嫔真的没了?”
李安安一愣,随即摇头道:“谁知道呢。那天我在启祥宫,没事儿,便睡得早。只听说夜里有喧闹声。等我起来,天已经烧红了。又是深夜,各宫不得流窜。更何况咸福宫因着别的事儿,早就没几个人留守。据说等众人赶到的时候,咸福宫正殿听说已经烧成断壁残垣了。听说,东间有一具女尸,理应就是端嫔吧?”
翠花冷笑一声,“那谁知道。张庶妃的屋子不也烧得啥也不剩。她那俩宫女儿都能跑出来。凭什么两个主子反倒没了?”说完,叹一口气,说道:“只可惜了那两个宫女了,好容易捡了一条命,又因为伺候主子不力,叫内务府带了回去,一顿棒子下来,听说离断气也没多少日子了。”
李安安叹息一回,不敢多说。端嫔到底如何,张庶妃到底如何,连皇后都不敢多说,她一个嫔妃,何苦说那些闲话。不过也是奇怪。这张庶妃去哪儿了?端嫔——真的死了?
康熙在乾清宫里,也是十分不乐意。好容易吴三桂死了,耿精忠几个老实了。后宫又是诬陷案子,又是后妃与侍卫不清不楚的,又是宫殿给烧毁了。有心彻查,奈何深怕揭起伤疤,叫人瞧见自己金黄灿烂的龙冠上,戴着那么几多绿缨缨,要多憋屈,有多憋屈。正在兀自郁闷之时,外头太监来报,说曹寅、李熙来了。还带来了纳兰性德的折子。康熙一想,急忙道:“宣。”
※※※※※※※※※※※※※※※※※※※※
今天还会再更的。因为榜单差了好多,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