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九章
李熙虽是皇家的奴才, 其父母均是正经汉人。其父李士祯原本姓姜, 明朝末年, 姜氏家族抗清,一大家子几乎灭族。后来李士祯被俘, 认了正白旗一位李老爷子做义父, 改姓李, 这才算是保住了姜家最后的根苗。因此, 李家人出门在外,很有些既不被旗人承认, 又被汉人鄙视的心思。再因李士祯乃是三品大员,其妾文氏,即李熙生母, 又喂养过康熙, 在康熙面前很有些香火情,故而,无论旗人还是汉人, 都不得不面上恭维李家。李士祯深知人情世故, 做事谨慎,为人小心。李熙身为长子, 深得其父真传, 加上生母在家中地位微妙, 无论出门在外, 还是在家里, 人前人后, 十分谦恭。只见他进了门,不敢抬头,趋步往前,对着太皇太后座下恭谨跪下磕头,口称:“奴才李熙给太皇太后请安。”
别看太皇太后对奉圣夫人朴氏疾言厉色,那是因为一来恨韩式怀了龙子,二来担心康熙碍于保母情分,半个长辈不好处置,一来二去,往后但凡是奶过小主子的奴才,都仗着这点子脸面胡作非为,挟持舆论。再加上朝中已立太子,康熙有儿有女,不缺一个外室子,故而,太皇太后对奉圣夫人很是敲打一番,顺便绝了韩氏之子女认祖归宗的心。然而对李熙,太皇太后则是有些心疼可怜。无论如何,自家孙子睡了人家媳妇,到底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太皇太后冷不下脸来,当即说道:“起来吧。”
李熙小心站起来,躬身问候太皇太后:“奴才多日未曾给太皇太后请安,不知太皇太后凤体可安?”
太皇太后道:“难为你记得,哀家甚好。你娘前些日子送过来的菊花茶,哀家喝着挺不错。前几天眼睛有火,喝了两杯,就清明了。”
李熙躬身笑答:“那菊花茶乃是奴才母亲在家苗圃里自己种的,亲手采摘晾晒。因为是南边儿移栽过来的,再加上伺候的精心,故而,比北方本地的明目效果更好。太皇太后若是喜欢,改天奴才再送些过来。”
太皇太后笑道:“这些就够了。明年得了新的再送就是。”
李熙应了。又问太皇太后饮食起居可还顺心。太皇太后道:“皇上兄弟都孝顺,哀家甚好。”李熙道:“您是咱大清国的老祖宗,听到您中气十足,神清气朗,别说是皇上,就是奴才们,心里都觉得踏实。”
太皇太后笑道:“这话说的好听。你这孩子,还跟小时候似的嘴儿甜。”
李熙笑答:“太皇太后这话说的可就牵强了。奴才不是嘴甜,是有啥说啥。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是咱大清国的老祖宗,咱八旗的定海神针,有您在,奴才们心里头踏实着呢。有您给兜着,我们这些年轻人才敢闯敢干不是。”
太皇太后笑道:“嗯,你们年轻人,只管做年轻人的事儿,万事有哀家呢。哀家给你们兜着。”
李熙急忙应下谢恩。待他磕头起来,太皇太后收了笑容,问:“你来给哀家请安,可是还有别的事儿不成?”
李熙往上抬头,腼腆笑道:“奴才来给太皇太后报喜来了。”
“哦?”太皇太后一愣,笑问:“什么喜事?”
李熙低头轻笑,说道:“奴才惭愧,都是奴才不中用,成亲十二载,年近三十,膝下空虚一季。这些年,别说奴才父母,就是太皇太后也赐了不少好药下来。承蒙太皇太后福泽,奴才媳妇终于有喜了。奴才要当爹了。奴才得知消息,喜不自胜,赶着来给太皇太后报喜。还望太皇太后别嫌奴才因小事儿扰了您清净才是。”
太皇太后静静听完,笑着说:“既然是喜事,理应跟哀家说一声。你们两口子十多年没孩子,别说你爹娘,就是哀家也时常记挂呢。这回好了,果真是喜事呢。”说完,叫进来刘德寿,吩咐他按上等封,好生赏李熙夫妻俩。
李熙高高兴兴磕头谢恩,又道:“等来年孩子满月,还要请太皇太后吃红鸡蛋呢。”
太皇太后点头应允,“应当的。哀家最喜欢听说谁家有喜事了。”
李熙这才放下心来。刘德寿带着两个小太监,捧了两个丹红托盘,托盘上是四色布料,并四荷包金银锞子。李熙谢恩告退。刘德寿让一个小太监帮他拿着,送到院门外。正好韩梦云当值,叫了个三等侍卫帮着收好,与李熙一同送回院子里。
不说李熙回去,如何与奉圣夫人和韩氏交代此事。单说太皇太后瞧着李熙离开,刘德寿送人回来,对刘德寿叹道:“这会儿年轻人,比哀家年轻时候聪明多了。”
刘德寿急忙躬身笑道:“太皇太后说哪里话,这会儿的年轻人哪里能跟您那时候比呢。您可是从刀光剑影中打拼下来咱们大清国的万里河山呢。”
太皇太后噗嗤笑了,摆手,“这话哀家可不敢接,哀家也没那本事。江山是老爷们儿打下来的。哀家顶多俭省些,安顿好后院,叫他们别操心吧。”
刘德寿跟着说:“那是,正因为太皇太后您在后方坐镇,前方战士们从能安心往前冲呐。”
太皇太后笑道:“今个儿是怎么了,一个个的,都把哀家说的跟老佛爷似的。得了,哀家有几斤几两,哀家知道。再吹,哀家也不能跟那牛皮似的,飞到半空里头。”说得刘德寿也跟着笑了,瞧太皇太后脸色,知道气消了大半了,便小心问可是要外头的人进来伺候用膳。
太皇太后一瞧外头天色,问:“翠花她们呢,可是来了?皇上呢,也该来了吧?”
刘德寿赶紧往外头瞧一眼,跑回来回话:“回主子,长公主刚进院子门,几位小公主跟安嫔、惠嫔、僖嫔小主们也来了。皇上大概还得等会儿。”
太皇太后点头,“得了,叫几位公主、小主都进来吧。外头怪冷的。皇上那边叫人去催催。折子什么的,不是紧要的,先放一放。吃完饭再批也成。”
刘德寿赶忙出去,叫廊下一堆宫女太监赶紧进屋里伺候,迎着翠花一行,请进屋里,再指派个小太监去康熙那里传话。
不一会儿,康熙也来了。身后跟着纳兰性德、曹寅二人带着两队侍卫护着。康熙进了太皇太后院子,纳兰性德、曹寅领着人在院子外头守卫。一盏茶功夫,太皇太后小厨房里便传菜进来。
纳兰性德闻着菜香,笑着对曹寅眨眨眼。曹寅不解,小心挪了挪,离纳兰性德近些,才听纳兰性德道:“一会儿下了值,咱哥俩儿也去吃一桌。”
曹寅一笑,点头应下。二人正悄悄商量去哪儿吃,吃什么合适,就见四个小太监,两两一组,各自抬着一个大食盒,各有两位嬷嬷领着,出了院门,三人往南,三人往东,分别去了。因内院出来,须得留底。曹寅带着人例行询问,就听一位嬷嬷说,太皇太后赏德常在的饭菜,要往东送。一位则说,太皇太后赏奉圣夫人娘俩儿的饭菜,往南边李熙院子里送。正巧韩梦云该换班,便领着那嬷嬷与两个小太监一同走了。
曹寅查看无误放行,看着韩梦云一行走远。回来站定,跟纳兰性德小声嘀咕:“听闻德常在有喜,赏赐饭菜那是应得。这赏奉圣夫人的饭,跟赏德常在一样,合适吗?还是娘俩?难不成,奉圣夫人也有喜了?”说完,自己先忍不住抿嘴儿忍笑。
纳兰性德多少知道一些其中内情,陪着笑笑,小声叮嘱:“你知道就行了。可别瞎猜。还是想想咱们一会儿吃什么的好。”
曹寅道:“知道。放心。”二人安心站岗不提。大家皆心知肚明,以纳兰性德与曹寅资历,此番回京,就要授官。此时任御前侍卫,不过是镀镀金,顺便借机积累些人脉罢了。因此,下了值,若是不忙,都愿意多走动走动。故而,没事儿吃饭喝茶,乃是常事。只不敢喝酒误事罢了。
一顿饭功夫,便有翠花长公主带着几位小公主出来,回太皇太后后边院子。照旧是纳兰性德奉命护送。李安安与惠嫔、僖嫔送翠花出来,瞧见纳兰性德送人,心里有些纳罕,人多不好问翠花,只得笑笑,看着几位公主离开,便与惠嫔、僖嫔告别,各自带着各自宫女太监回去。
路上,葱花小声问道:“奴才瞧着,宫里又要有喜事了。”
李安安奇怪,“你怎么知道?”
葱花道:“刚我和喜鹊说话,听说,长公主每回出门,都是那位性德侍卫护送呢。”
李安安一笑,仔细想了想纳兰性德身形,心里愈发纳罕起来。
※※※※※※※※※※※※※※※※※※※※
今天木有小剧场,偶要出去吃饭了,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