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九十四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公主亲口去求李安安帮忙说项抚蒙一事, 太皇太后等李安安一出门, 就唤来大公主当面询问。别看大公主年方八岁, 因两岁离开父母,在皇宫备受礼遇, 却也步步小心在意。太皇太后垂询, 不敢学三公主娇憨以对, 唯有拿出皇家大公主的气度, 规规矩矩把自己的打算说了。末了,还不忘替李安安说两句好话, “老祖宗,安嫔母本来十分不赞同,她说我还小, 劝我过几年再提这些事。我知道安嫔母好心, 看着我长大,自然舍不得我远嫁。可是,我既然以亲王女得享公主礼遇, 就应当为皇父分忧。更何况, 班第性情宽厚敦实,就连老祖宗都是赞誉有加。”
太皇太后叹息, 终于点头, 揽过来大公主搂在怀里, 宽慰道:“好孩子, 不管你爹是谁, 你都是哀家的亲骨肉。哀家对你, 只有更疼爱的。婚事上,定然不让你受一丝委屈。”大公主灿然而笑,“老祖宗,孩儿不委屈。孩子还指望老祖宗请来好先生教导教导大额驸,等孩儿长大了,额驸学成也能为皇父办差了呢。”
太皇太后哈哈笑了,问:“你小小年纪,想得倒长远。”当即命人请康熙来,下了严令,叫他回京后就给班第等十来个小台吉请满汉大学之士悉心教导,务必叫小台吉们成人成才。
康熙来的路上就知道侄女儿替自己和翠花长公主解了大围,当即拍板答应。心里还琢磨,回去就跟皇后商量,日后大公主出嫁,以固伦公主品级准备嫁妆,以示奖励,好叫众宗室格格引以为榜样。
太皇太后瞧祖孙四代皆大欢喜,嘱咐康熙别忘了多给班第开些小灶,将来好顺当办差。康熙笑道:“班第那孩子,别说您瞧见了喜欢,就是朕也十分欣赏。行路这几日,听闻他已经跟着明珠几个学习汉文呢。”
太皇太后连说几个好字,“如此哀家就放心了。”这边祖孙定下来大公主额驸,只等几年后大公主长大下旨。康熙回去,当晚叫来班第暗示一番。班第会意,得知自己未来媳妇儿从皇帝的长姐变成皇帝的养女,略一想,小媳妇也好,何况人家自己的愿意的,总比娶回来一个怨妇来得强。不打磕碜,高高兴兴磕头谢恩。并主动说要写信给父母,告知这一好消息。康熙见班第确实性情敦厚,龙颜大悦,瞧他也有十八九岁了,娶媳妇还得好几年,当即做舅舅的心疼外甥,怕他大小伙子来京,无人照顾饮食起居,当即挑了个身边伺候的大宫女,年龄约二十四五岁,正是稳妥能干的时候,赐给班第,叫他带回去,按试婚格格份例。
班第怎会不知何为试婚格格,当即红着脸谢恩,带着人走了。可怜人家好好的大宫女,眼看就到年龄要出宫嫁人了,从此后一辈子蹉跎在公主府内,做了个管事儿嬷嬷。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单说此等喜事,太皇太后与康熙都不曾下令禁口,不多时,便传了出去。大公主在后院见几位姐妹都来与她贺喜,微微一笑,说一声:“圣旨未下,还早着呢。”跟往日一样,照常洗漱休息。几个小公主哪里明白那些大人的事儿,不过是奶娘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听大姐姐这么说,跟着休息不提。
翠花长公主得了信儿,彻底放下提起的心来。精神头儿一起,索性披了斗篷,带着鸳鸯、喜鹊来李安安屋里串门儿。路上也不知怎么就想起来李元亮来,进门一高兴,顺嘴就问了出来。
李安安正拿着帕子擦后背上的汗呢,闻言诧异半晌,没顾得上接话。翠花心知此话唐突,笑着走过来,坐在一旁拿话岔开,“怎么了?这天儿还出汗呢?”
李安安一笑,放下帕子说道:“没什么,刚陪着德常在出去走了一会儿,走热出了汗才回来。”转脸吩咐葱香、茴香端茶,又问德常在可是累了,叫蒜香扶德常在回去好生歇着。
德常在笑着站起来对翠花与李安安行礼告退,出门在外,不如宫里讲究,就歇在李安安所住屋子对面小间里,蒜香陪着,茴香在外头大床上铺了铺盖守夜,顺带跟鸳鸯、喜鹊说话。这边葱香端来热茶,李安安赔笑:“在外没什么好茶点,长公主别介意才是。”
翠花摆手,“这有什么。”端起茶来喝一口,放下茶盅,对着李安安笑说:“大晚上的,咱俩都不是说话绕弯儿的人。我来就是问问你,可是有个堂弟,名叫李元亮的,比我小个五六岁来着。”
李安安呵呵笑笑,想了想,方才点头,“我是有个弟弟,五叔家的孩子,名叫元亮。过了年,应该十九岁了。”
“这就对了。”翠花拍手乐道,“年龄正正好。”
李安安琢磨一下,不敢猜翠花什么意思,只得赔笑,“不知什么对了?”
“正好门当户对、年纪相仿啊。”翠花看李安安疑惑,笑说,“我来保个媒。这户人家呀,说出来你定然是高兴的。”
李安安看翠花一扫前几日郁色,料想是班第跟大公主订婚,翠花身上轻松,可怜大公主在皇宫无父无母照看,小小年纪就要思量众多,嘴上不敢说,笑问:“既然是长公主保媒,定然是顶顶好的。等回到京城,我就请五婶儿来,叫她给您包个大红包。”
翠花拍手,“那是自然。这房媳妇娶过来呀,定然是家宅兴旺的。”李安安点头,“长公主说的,自然是好。”因问哪户人家,父兄都在哪个衙门做事。
翠花乐了,“瞧你那眼皮子浅的,哪个衙门?若是一般的衙门,还用得着我来说媒?那家呀,乃是顶顶高的衙门,这姑娘父兄,都是天子近臣,在乾清宫里做事的。”
李安安吓了一跳,抓住翠花的手说:“那得多高的门户,我家弟弟虽好,只怕高攀,娶了回来,我五婶儿怕是要受些委屈了。”
翠花噗嗤一笑,“姑娘家教好着呢。再说,二等伯家公子配他们家姑娘,正是门当户对,合适着呢。”
李安安这才点头,“既然您说好,定然就是好的。只是说了这么半天,到底是谁家千金,您好歹给透个话儿来。总不能到时候我五婶儿来了,我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可叫我如何跟人家说呀。”
翠花这才说道:“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闺女,一等御前侍卫性德的妹妹,姥姥家是宗亲。你说,这样的人家,可不是合适么?”
“明珠大人家的姑娘?”李安安闻言,想了想,迟疑道:“我听惠嫔说过,明珠大人家只有一位姑娘?”
“对,就这么一位掌上明珠。”翠花点头,“还是嫡出的大小姐,哥哥弟弟们都十分娇宠呢。”
李安安赔笑,为难说道,“这——这话怎么说,皇太后驾崩前,我五婶儿进宫,曾经托我探过惠嫔口风。说,说是,”
翠花奇了,“屋里就咱们俩,你支支吾吾做什么,难不成,是你五婶儿瞧上惠嫔娘家亲妹妹了?这娶媳妇儿呀,多打听打听不算什么。料想明珠家不会计较。”
李安安唉一声,这才说:“也是巧了。我五婶儿可不是相中明珠大人家姑娘了么。不曾想,惠嫔那边仿佛说明珠大人相中了别的人家,我婶儿不便多说。后来皇太后驾崩,这事儿呀,就搁那儿了。”
翠花听完,捏着帕子想了想,腾地一声站起来,扭身就要走,李安安急忙拉住,赔罪道:“想是我说错了什么话,叫长公主大晚上的生气。我在这儿跟您赔不是了。快别生气了。”
翠花转身拍拍李安安的手,强压怒火说:“不是你的错。是我糊涂了。那个纳兰性德,打小我就觉得他精明。果然长大了还不老实,一家女想许两家就算了,还叫我来丢这个人。真不是个东西,看我不一鞭子甩死他。”说完拧腰抽身往外冲。
李安安死命拉住,小声劝:“长公主千万莫要如此。所谓一家女百家求,或许是之前相中的人家不合适呢。毕竟没听说纳兰家大姑娘定亲。或许人家就觉得元亮兄弟更合适呢。能请动长公主保媒,可见人家重视此事。否则,随便找个命妇一说,不就成了,何必辛辛苦苦求了长公主。”
翠花哼一声坐下,摆手:“你别替他说好听话。他从小进宫当皇上伴读,打小我就认识的,那家伙儿什么性子,我还不知道。明摆了摆我一道。”翠花还要再骂,硬生生止住了,轻声叹了句,“可怜我亲侄女儿。”
李安安在旁没听清楚,问:“可怜什么?”
翠花摇头,“无事。”瞧瞧外头天色大黑,嘱咐李安安早些休息,自己挑帘子出去走了。鸳鸯、喜鹊正在外头跟蒜香、茴香说话吃点心,瞧见大公主大步走出去,连忙放下手里点心,小跑着跟了出去。待李安安领着葱香、茴香跟出来,翠花已经带着两个丫头出了院门了。僖嫔听见院子里动静,隔着窗户问何事。
李安安笑着说两句敷衍过去,又挨个隔着窗户嘱咐僖嫔、惠嫔好生歇着,方才回到屋里。德常在站在外间门里迎上来,与李安安一同回东侧间。李安安往炕上一坐,对德常在笑笑,“叫你笑话了,这都什么事儿。”
德常在摆手,命葱香、蒜香和茴香外头歇着,自己侧坐在炕沿儿,小声说:“听长公主的意思,大公主自己个儿个自己个儿求了个蒙古额驸,只怕还有明珠家意思在里头。”
李安安笑着摇摇头,“这对大公主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德常在转念一想,随即明白了,叹道:“可不是,早晚得抚蒙,还不如趁早挑个好的。这般贴心的闺女,往后呀,太皇太后跟皇上不知道该怎么疼呢。”
李安安笑着点头,“可不是。大公主胸有大格局,假以时日,固伦公主只怕也少不了她的呢。”
德常在想了想,“大公主是个有福的,难得更会积福呢。”顿了顿,问:“那长公主今日提的亲事,咱们启祥宫可要如何应对呢?”
李安安想了想,发愁,“这事儿,咱们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之前不是说那位姑娘家有意许给曹寅?当初我五婶儿问了几遍,就是相中了姑娘。可惜,当初婉言拒绝了,如今再来跟我说。若万一过些日子再生了变故,我还哪儿有脸再见娘家人。”
德常在心想,平日里也没见你跟娘家人多亲,这会儿说出这话来,摆明了是不想管闲事。也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不错,像这等放出话来要许给曹寅,曹寅还没拒绝呢,您又许给李元亮,换了谁,谁也不愿粘惹。因此,顺着李安安的话劝:“安主子不必为难,且等长公主后话才是。”
二人商议已定,李安安怕德常在孕妇熬夜不好,带着几个人早早安歇。至于翠花长公主回去之后如何生气,且等明日再说。
※※※※※※※※※※※※※※※※※※※※
小剧场:
男主:终于有人想起我来了。
翠花:呔,别跑,吃我一鞭。
感觉年还没过,假期就快没了。容我一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