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位亲王回到欧洲就等于下了战书,距离开战的时间不多了。总参谋部以为奥斯曼帝国方向是最有可能的突破口,恩鸟港次之,故而应将防御主力放在这两个方向。
北线的自然环境太恶劣,几乎没有道路可供重载车辆通行,即便有轻装骑兵突入也无法强攻堡垒。在没有完备后勤补给的条件下孤军深入,拖上一两个月不击自溃,不会造成太大损失,依托现有兵力完全够用。
夏威夷群岛方向最不用担心,美洲大陆不像非洲,南端缺乏连续补给港,没有六分仪和详细海图的指引大舰队几乎无法通行。些许船只绕过来也于事无补,陶大翔的驻守舰队完全能压制。”
谭不明对奥兰治亲王既没兴趣也不认识,一门心思在琢磨战争部署。培训新兵、调动部队、筹集粮草、运输补给等工作对于总参谋部来讲已经驾轻就熟了,规模再大,只要物资有地方找就不算难。
可制定作战计划,尤其是牵扯到大半个地球的庞大计划确实是第一次。目前最麻烦的问题不是该调集多少军队,也不是敌人要来多少军队,而是开战大体的方向。
不把敌人大致会从什么方向进攻的问题搞清楚,作战计划就没法制定,大量战争物资和军队也没法调配。
而且还不能错的太离谱,从俄罗斯到恩鸟港,南北跨越了两个大洲,一旦安排失误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临时调派更来不及。
帝国军队即便一下子增加了20万,依旧做不到处处设防,只能选择重点地区集结,目标还不能多,最好可以限定在两三个之内。
“我和谭副参谋长的想法有相同也有不同。恩鸟港是海军负责,海军的优势比较大,调动也更便捷,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非洲大陆上要啥没啥,也不会成为主要战场。算来算去,想从欧洲东进只有中和北两条路可走。
欧洲人最熟悉中路,当年十字军东征走过很多次。如果情报准确,奥斯曼帝国已经加入了欧洲阵营,走中路就更方便了。从地中海东岸一直到波斯湾都是通途,到处都是眼线,还不用为补给发愁。
可如果让我来指挥欧洲联军就不会走中路。有时候优势就是劣势,既然大家都看得到,遇到的阻力也会更多。
从奥斯曼帝国出兵向东,首先要面对波斯帝国。根据统计司和礼部提供的情报分析,欧洲使节几乎同时造访了伊斯坦布尔和伊斯法罕,但得到的结果却是相反的。
波斯的萨菲沙赫只答应恪守中立,坚决不同意让欧洲和奥斯曼军队进入波斯境内,借道都不成。
据说为此还传出了迁都的风声,萨菲沙赫为了防止伊斯法罕遭到突袭,打算把都城临时迁往东边,马什哈德与阿巴斯都在预选之列。
礼部也证实了波斯官员有过要求大明帝国派驻军队协助防御的打算,不过至今还没有收到正式邀请,暂且不予考虑在内。
但由此可见波斯帝国的态度很坚决,不希望被卷入战争,更不愿意受到威胁,并做好了抵御外敌入侵的准备。
而横穿波斯帝国的路径非常不好走,除了山脉阻隔还有大片荒漠戈壁,极度缺乏大量饮水,对后勤是个极大的考验。
即便欧洲联军通过了波斯帝国,或者波斯也像奥斯曼帝国一样加入了联军,那么再往东就是布哈拉汗国了。与波斯帝国相比这里的地形依旧很复杂,也还是那么干燥,很多地区根本没有人居住。
此时联军面临的敌人是神出鬼没,来去如风,又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游牧骑兵,在上千公里的行军途中如何保障后勤运输是个大问题。
如果帝国能在此时向布哈拉汗国提供一些帮助,欧洲联军能摸到西域的可能性会更低。要是再说服哈萨克汗国出兵协助,基本就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所以说从中路东征开头容易,却越走越难。反观北路,除了道路不好走之外几乎都是方便条件,前提是俄罗斯帝国加入了欧洲联军。
俄罗斯南部和东部以前是大大小小的汗国,属于游牧部落,他们对草原、戈壁、山林地区非常适应和熟悉。只要能提供足够的马匹,依靠当地人帮助是可以满足几万军队后勤需求的。
实际上北方都司很早就开始这么做了,内地的补给在每年4、5月份运抵哈巴河、乌里雅苏台、哈拉和林、大幹耳朵。
再由当地的牧民用马匹驮着向北转运,2个月就可以抵达最北边的北极城。虽然损耗会大一些,但在没有道路和轨道之前,这是最可靠的运输方式。
北方都司辖区里的地形地貌与俄罗斯东部基本相同,都是以树林、湿地、河流为主,气候上也差不多。既然我们能做到,俄罗斯人应该也可以做到,不存在任何问题。
目前唯一不能确定的是北线到底会怎么走,是一直向东突破北方都司防线再折向南,还是途径哈萨克汗国直接进攻西域都司。
哈萨克汗国是否会同意俄罗斯大军过境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与当年同属金帐汗国的西伯利亚汗国、诺盖汗国、喀山汗国旧部交往密切。
那些汗国或归顺或被吞并,早就成了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想必不会心向大明。如果哈萨克汗国高层受到他们的影响,是有可能倒向俄罗斯帝国的。”
如果有其它部门的人在,宇航员和谭不明还是很团结的,轻易不会内讧。但在总参谋部之内这一正一副两位总参谋长并不是一团和气,互相之间也会找机会掰掰手腕,展现能力。
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都想在这百年难遇的大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谁都不惯着谁了。谭不明刚发表完看法,就遭到了宇航员的反对。
“你们分析的都有道理,有最终结论了吗?”
洪涛一直站在地图前面看,听完两位总参谋长的见解没有表态。总参谋部不光是参谋,更主要的还是决策。商量这么多天了,不管好坏总得拿出一套相对成熟的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