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604章 西北高楼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洛阳,西北,百尺楼。
    「如天之门在西北,升天之人,宜从昆仑上。」刘晔凭藉记忆吟诵出了这句话后,继续对凭栏远望的皇帝说道:「昔日先帝在北宫中读了王仲任的这句话后,便在洛阳西北督造了这一百尺楼,还曾想在此楼外扩充出一座小城来。」
    曹睿若有所思般问道:「昔日武帝在邺城下令筑铜雀台时也选在西北,先帝又在洛阳西北筑楼,难不成说武帝也读过王仲任的书?」
    所谓王仲任,说的就是大约生活在后汉光武帝丶明帝时期的学者王充。
    王充此人所着的《论衡》一书,若从后世的角度来说,算是的一本关于无神论的着作。但在与王充同时代的人们眼中看来,此书倒像是一个专门与汉儒作对丶批判谶纬与当时杂糅今古文经学的大作《白虎通义》的异端一般。
    刘晔笑道:「武帝旁事臣不知情,但此事臣还是略知一二的。」
    「故司徒王景兴曾在会稽任太守,在彼处就读过此书。蔡伯喈读过此书之后,常常以之为奇书。臣虽未亲眼见过此书,但王景兴将此书进献给武帝和先帝,臣却是知道的。」
    曹睿点了点头:「这倒是也和立场有关了。武帝崛起与经学无关,而那些信奉谶纬的所谓『名士』,却又有许多在河北袁氏帐下效力。不仅武帝,先帝和朕都是不信谶纬丶不信这种古文灾异之言的。」
    刘晔笑道:「此书或在禁中,臣不在陛下身边当值了,陛下可以令侍中去藏书之处寻。」
    「罢了。」曹睿微微摇头:「朕现在读书之时,往往都是了解大论丶究其义理,具体细节朕也没那麽时间去看。既然故王司徒家中藏有此书,王子雍肯定是读过的。」
    「朕准备过两日找个时机,去王肃家中探望一番,到时听他讲解即可。」
    「陛下圣明。」刘晔回了一句,心中却在小心翼翼的琢磨起来了。
    王景兴是什麽时候薨的来着?
    大约是太和二年夏季,彼时陛下应在关西领兵征蜀。洛阳人尽皆知王肃与郑学不对付,他的学说这两年中也被称为王学,在洛中一时风头正盛。
    若按照郑学的说法,所谓守孝三年,实际上就是守满二十七个月。而按照王肃本人的说法,那便是二十五个月,与郑学并不相同。
    王肃既然有了这种论断,在他自己守丧的这种大事上,也定要按着二十五个月丶也就是两年零一个月的服丧期来定。
    现在王肃出了守孝期了?应该在今年下半年就出了。但彼时陛下正在许昌忙于荆州与东南战事,一时没有时间顾及于他,故而将此事搁置下来。而此前竟也没听说过王肃主动上书陛下,看来他还是真能沉得住气。
    刘晔暗暗想着,既然陛下要亲去王肃府中,那王肃或许又要重新出任侍中了。
    且不说两年之前,就算拿太和四年年底的这个时间点来论,王肃的年龄也才三十六岁。虽说借了其父王司徒的恩荫,但王肃在经学丶礼制丶学术方面的造诣,却似乎比王司徒略胜三分。
    属实年轻的过份了。刘晔心中暗暗叹了一声。
    「刘卿方才说先帝想在此处筑城?」曹睿开口问道:「后来是何原因未能建造?」
    刘晔从容答道:「臣记得分明,黄初四年伐吴之后,先帝就没能再顾得上建城一事,就这般耽搁下来了。」
    曹睿伸手朝着东南边一指:「此处北靠邙山,向南可以俯瞰整个洛阳城,还能远眺洛水。先帝所说倒也没错,是应在此处筑一坚城来控洛阳,一如铜雀三台远眺漳水丶俯瞰邺城一般。」
    「若在此建城,那倒是又要麻烦取个名字了。」曹睿轻笑一声:「朕素来不愿意做这种取名字的事情。刘卿今日不是带着陈司徒的扬州防务分划来的吗?此前陈司徒向朕请旨为濡须口处的两个坞堡赐名,朕也只是让从散骑侍郎们所编的名字中选了一个。」
    刘晔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说。过了几瞬,拱手小心翼翼的说道:
    「陛下,先帝曾经取过了一个名字,唤作金墉城,臣和辛佐治当时都听到过。」
    曹睿瞥了刘晔一眼:「既然建城的思路是对的,先帝又取了名字,那便按这个『金墉城』之名来建吧。」
    「卢卿,晚些将此事交予工部傅尚书,问问他何时能安排。」
    「遵旨,臣记下了。」卢毓拱手应下。
    「对了,」曹睿又追加了一句:「朕不是催傅巽,马上就要到年关了,若是明年河南徭役不足,那后年再修就是,朕并不着急。左右只是一座小城罢了。」
    「是。」卢毓点头。
    就在此时,徐庶丶裴潜两名侍中沿着楼中的木梯拾级而上,走到了皇帝与刘丶卢二人的面前。
    「臣等拜见陛下。」二人同时行礼。
    曹睿没有转头,而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有事与朕说?」
    「陛下明鉴。」徐庶拱手应道:「臣昨日与裴侍中……」
    「等下再谈。」曹睿终于转过身来,指了指刘晔:「刘卿先将扬州分划说来,了结一事再说一事,以免生乱。」
    「遵旨。」刘晔缓缓说道:「陛下,由扬州都监陈司徒禀明丶由枢密院扬州房审定,扬州的六万外军分布如下。」
    「镇南将军贾逵所部两万屯驻皖城左近,包括皖城丶皖口丶潜口丶松兹四处。此部虽由寿春陈司徒节度,却也有独立防御之权,与扬州其馀诸部不同。」
    「扬州馀下的四万外军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来论,应分为濡须丶东兴丶合肥丶寿春四处。」
    「偏将军张虎统领四千精锐,镇守濡须处的靖南东坞与靖南西坞。偏将军乐綝统领六千步卒守于东兴二坞。若再向北,就是合肥的平东将军曹肇部,统五千人。馀下两万五千众,除寿春丶下蔡之间屯兵万人,馀下万五千人分属于左近阳泉丶西曲阳丶义成丶淮陵丶淮阴等处。」
    曹睿是亲自去过扬州的,刘晔大致一说,曹睿脑海中即刻就理解了陈群这般陈兵的用意所在。
    扬州军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最东的徐州广陵郡也在陈群辖区之内,除了少量军队部属于广陵郡郡治淮阴之外,馀下军队皆在寿春左近。若广陵有事,则可随时乘船沿着淮水东下,快速迅捷。
    最中的濡须丶合肥一带,乃是一条沿着合肥丶巢湖丶濡须水的从北向南的交通要道。历来大魏攻濡须,或者吴国攻合肥,都是沿着濡须水丶巢湖丶淝水一带沿着水路来往,陈群从寿春丶合肥再到东兴丶濡须的布局,就是沿着这条线路来走的。
    而早前西侧舒城丶六安一侧的必要布防,在太和元年取得皖口丶贾逵又屯兵二万在彼处镇守的前提下,变得也无关紧要。
    这种以州郡为单位的布防,其实范围越广丶做起决策来就越简单。无非是坐镇紧要之地丶布防于交通要道两个选项。
    最⊥新⊥小⊥说⊥在⊥⊥⊥首⊥发!
    曹睿略微想了几瞬:「此事朕准了,晚些用印。」
    「臣领旨。」刘晔应道。
    「还有一事。」刘晔继续问道:「镇南将军贾逵此前上表称身体不佳,朝廷当时未予理会,因战事耽搁了下来。陈司徒给枢密院的文书中又提及了此事。陛下,是否应将贾逵召回?」
    「刘卿既然问朕,东阁和枢密院有什麽看法?」
    「臣一早已经将陈司徒文书与董太尉和满将军看了。扬州驻防一事二人并无异议,而涉及贾逵的分派,西阁二位阁臣暂无回复,大将军让臣先来问问陛下的意思。」
    曹睿点了点头:「朕知道了。西阁一时找不出人选来,倒是将这件事情推到朕的身上。」
    「刘卿自己是如何看的?」
    刘晔似乎早有腹稿:「禀陛下,扬州诸将除了都监陈司徒外,夏侯献丶曹肇丶张虎丶乐綝等将都非方面之才,难以统两万重兵。加之皖城又孤悬于扬州之外,横亘于大江之中,直面吴国兵锋,军政一体,非熟悉扬州诸事之人而不能为。」
    「臣建议或可让扬州刺史蒋济蒋子通转任彼处,此人参赞军事常有谋略,又善民政,在扬州治政三年颇有政声。让他顶上贾逵的缺或许可以。」
    「蒋济?」曹睿皱眉:「他不成,朕在扬州还要用他。」
    刘晔见皇帝说的乾脆,心中也有了几分猜度,但现在不是细想的时候,刘晔随即又道:
    「若蒋子通不行,则臣以为骠骑将军军师冯平冯伯营可以胜任此职。冯平久在淮南为任,曾为故大司马曹文烈之长史,又从河南尹转任为陈司徒的骠骑将军军师,论才论德论政绩,冯平此人都是不二之选。」
    「冯平吗?」曹睿思索了片刻,转头看向徐丶裴丶卢三位侍中:「你们三人有何想法?」
    徐庶答道:「冯伯营乃是专任之才。」
    这便是在说专人专用了。冯平久任淮南,让他在淮南领兵或许无妨。但若让他在别处,此人资质便不甚够了。
    裴潜拱手应道:「臣赞同徐侍中之言。」
    「卢卿。」曹睿又伸出手来指了指卢毓。
    卢毓想了许久,微微躬身:「禀陛下,臣对冯伯营此人不甚相熟,故而不敢妄言,还望陛下恕罪。」
    曹睿点头应道:「既然扬州一时无事,又临近年节丶吴国刚退兵也无力再起边衅,枢密院为朕传条消息,让冯平速回洛阳来见朕。」
    「皖城是朕太和元年亲自监督诸军攻下的,贾逵才德朕素来知晓,但冯平如何,朕还要当面与此人聊上一聊,才好最终做下决策。」
    「臣领旨。」刘晔道。(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末日崛起 六零随军:疯美人靠科研带飞祖国 餐馆通万界?我赚十个亿很合理吧 大国院士 离婚综艺爆火后,高冷陆总求复婚 剑来:开局镇守剑气长城 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宠妾灭妻?虐渣高嫁我被权宠天下 死后第五年,她在龙床醒来 老婆入我怀 传说时代 太古神族 重生98年,获得一元秒杀系统 谁说要向魔女效忠?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刚到二次元的我是不是利益相关 万人迷女配,开局送六个前夫兄弟 大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