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128章 鸳鸯沼上流萤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完盛和美盼失踪以后,虞完两家循着笛声找了三天三夜,最后来到了虞集第一次为官时的成都路简州地域。
    简州有一个蜀汉时期建置的古镇,名叫洛带镇。是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落带”,后因“落”、“洛”同音,便取镇名为“洛带”。
    【一】《牧童》卢肇.诗
    谁人得似牧童心,
    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
    何愁南北不知音。
    初九这天的中午,虞总管带领一班人马到了洛带镇。
    他们饥渴难耐,一路上也没有个饭铺客栈什么的,甚至连个能打听一下道的路人也没有。
    又走了一段路。
    突然,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拴着一头大黄牛,牛背上好像还趴着一个人,他们便直奔了过去。
    走近一看,是一牧童——人家小孩趴在牛的背上,在睡午觉呢!
    虞总管也没好意思去打扰人家,只是叹了口气说道:“谁能比得上牧童的心境啊!”
    他们漫过了牧童,继续前行。
    大约走了一里多路,突然又听到背后传来了一声悠扬的笛音,正是完盛时常吹奏的那支长萧发出的声音,这支长萧可不是一般的萧,它是一支蒙古“潮尔”,也叫“胡笳”[1]。
    虞总管马上调转马头往后返。
    人马来到大树下,还是刚刚见到的那个牧童已经醒来,他在牛背上悠闲地胡乱吹着手里的竹萧。
    虞总管要过了牧童手里的那支萧,顺手递给郭靖查看。郭靖确认是自家主人的胡笳。
    虞总管问:“牧童,这支竹萧,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牧童道:“我在荷花湖畔放牛,见湖上漂着这支笛子,便取了过来。”
    虞总管忙问:“荷花湖在什么地方?”
    牧童道:“就在前面,要翻过这座山坡去……”
    虞总管又说:“牧童,你可否带我们前去?”
    牧童不悦道:“你们仗着人多,抢了我的竹笛……你们自己去吧!”说完,便打着牛屁股走了。
    虞总管带着人马急忙掉头,朝荷花湖方向奔去。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荷花湖畔。虞总管命令大家下湖寻找大少爷的尸首。
    可是他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完盛夫妇俩的半点遗物,只有满湖的流萤,在荷花叶上飞来飞去……
    【二】《鸳鸯湖》张尧同.诗
    东西两湖水,相并比鸳鸯;
    湖里鸳鸯鸟,双双锦翼长。
    为了纪念这对为真爱殉情的坚贞情侣,当地人把荷花湖改名为“鸳鸯湖”。
    如今,坐落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东郊的洛带古镇,已经被打造成了4a景区,并恢复修建了客家土楼,鸳鸯湖也重现了原貌。
    ————————————
    注释
    [1]胡笳和萧的区别
    胡笳是蒙古族的边棱气鸣乐器。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也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按音孔为前五后一。
    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原始的胡笳,它是将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圆椎管形状,首端压扁为簧片,簧、管混成一体的吹奏乐器。
    《太平御览》载:“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乐府诗集》中亦有:“卷芦为吹笳。”东晋傅玄《笳赋.序》中则有:“葭叶为声”之句。“笳”字在汉代为“葭”字。《说文》载:“葭,苇之未秀者”,“苇,大葭也。”晋代郭璞说:葭、芦、苇三字指的是同一种植物。
    原始的胡笳,曾用于战争之中。西汉之时已广泛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又出现了多种形制的胡笳。首先由芦叶的管身改为芦苇杆的管身,外形与维吾尔族双簧单管气鸣乐器巴拉曼(又称皮皮)相似,将芦管上端压扁后呈双簧形,管身与簧片仍为一体,所不同的是管身上没有开按音孔。嗣后,出现了簧片与管身份开的胡笳,仍然都使用芦苇管制作,簧片用坏了可随时更换,而无须更换管身。
    汉代有两种胡笳。一种是管身和簧分开、芦苇制(也有木制管身)、管上开有三孔的胡笳,流行于广阔的蒙古民族地区。另一种是张骞通西域后传入的木制管身、三孔、芦为簧的胡笳,流行于广大的中原汉族地区,这种胡笳南北朝以后,逐渐被七孔筚篥所替代。
    到了唐代,盛行以羊骨或羊角为管、管身无孔的哀笳,管身比胡笳较短。这种哀笳用于卤簿鼓吹乐,流行于塞北及河西走廊一带,一直流传到宋代以后。
    关于哀笳,唐代许多文人留下了不朽的诗句。王维曾在凉州作过节度使,他在《双黄鹄歌送别》中写道:“悲笳嘹泪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杜牧在《边上闻笳三首》中有:“何处吹笳薄暮天,寒垣高鸟没狼烟。”
    清代,宫廷提倡“四方乐”,曾从新疆阿勒泰地区抽调蒙古乌梁海部到科尔沁草原,组成蒙古喀喇沁王府乐队,这就是清朝宫廷的“蒙古笳吹部”。使用的胡笳,《皇朝礼器图式》载其形制为:“木管三孔,两端加角,末翘而上,口哆(张口)。”《清史稿》中也有:胡笳木管,三孔,长二尺四寸的记载。这种胡笳,管身下部开有三个等距圆形按音孔,并模仿哀笳形制两端置角,形如细而长的喇叭,管口上端施角,改双簧为边棱吹奏,管口下端接有向上弯曲的角制喇叭口,用以扩大音量。它一直在内蒙古各地王府乐队中使用。最后取消了两端的羊角,成为今日的胡笳。
    木制三孔胡笳,流传于蒙古族民间,深受普通牧民的喜爱。1985年,有关学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罕达嗄图蒙古族自治乡发现了这种胡笳,将其定名为“阿勒泰胡笳”。管身木制,管长58.5厘米、管径1.8厘米,下部开有三个圆形按音孔,上端管口不设簧片。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管,两手食指、中指分别按放三个音孔。上端管口贴近下唇,吹气发音。可发出十二度的五声音阶。多运用喉音吹奏,常用喉音与管音结合同时发出声音,或用喉音引出管音。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圆润、深沉。演奏技巧独特,擅长吹奏蒙古族长调乐曲。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乐队伴奏,是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吹奏乐器。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横吹笛子竖吹箫”,即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
    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箫笛同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早在《尚书.益稷》中记载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当因韶乐伴奏乐器以箫(当时为排箫)为主而有此称。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
    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玉屏箫笛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清代,箫的形制与现在完全一样。清《律吕正义后编》记载:“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篴。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
    喜欢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yq-888)叹流水兮言情888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步步登阶 小道士陈不欺 当我的童话成为真理 女子监狱出真龙,天下震荡! 敕封女鬼,我真不想御鬼三千 集群重炮轰杀修仙者 你给平妻请封诰命,我奉旨和离你哭啥? 替堂妹下乡?搬空全家祖坟蹦迪 微尘耀星河 冠军法则 惊!神笔马良转世,却是三岁女娃 旧神之巅 华娱,不放纵能叫影帝吗? 从游戏中提取技能,我发达了 雨夜你陪白月光,我让位后你哭啥 三年大旱,我把自己卖给了人贩子 阴间直播间:封我账号?我揍你爹 柔弱恶雌被流放?众兽夫舍命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