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176、第 176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青的婆家娘家,俱都是不同意刘青再嫁的,但是,他们连刘青的面儿都见不到。宣读懿旨的嬷嬷站在前面,居高临下:“太后娘娘恩德,你们不铭记在心,感恩戴德就算了,这垂头丧气的是做什么?难不成是觉得太后娘娘害了你们不成?”
    “藐视皇恩,无视懿旨,你董家人的性命,能抵得过这罪责吗?”上面嬷嬷厉声呵斥,董家老太爷一哆嗦,忙磕头:“草民不敢违抗懿旨,草民接旨。”
    说着,颤巍巍的抬起胳膊。嬷嬷冷哼了一声,将那懿旨放董家老太爷手里,然后又换了笑脸:“一事不烦二主,既然太后娘娘看着刘青姑娘,我也想卖个好给刘姑娘,趁着我现下在这儿,你们去通知刘家的人,来将刘姑娘的嫁妆给带走吧,从此,刘姑娘的事儿,就和你们董家互不相干了。”
    老太爷还没说什么,董老太太先不愿意了:“嬷嬷,话不能这么说,刘青这些年在我们家,那我是将她亲闺女的,不管她是儿媳还是闺女,这出嫁的事儿,不都得我们董家来出面操持的吗?再者,她在我们董家这些年,吃的喝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最好的?我怜惜她年纪轻轻就守寡,这府里,可是她最尊贵,有点儿什么好的,我宁愿自己不用都是要给她的。现在,她说走就走了?”
    这嬷嬷要是没见过刘青,估计就真心了这老太太的话了。
    “那不是你们应当的吗?谁让你们将人姑娘给接进门的?”嬷嬷半点儿不留情,她之前得了景然的叮嘱了,只将嫁妆还给刘家,算是全了刘家当年对刘青的养育之恩了。至于董家的聘礼,不帮着要。
    他们能从刘家要出来,算董家自己有本事,要是要不出来,那就算董家自己吃个亏——谁让他们董家心思不正,明明自家儿子都没命了,却还要想着给儿子娶个媳妇儿去下面伺候呢?
    这事儿也算是警告一些别的想让女孩儿进门守望门寡的人家——只要不怕白白扔钱,你尽管去上门提亲,回头那女孩儿就能带着嫁妆嫁人了。
    刘家也确实是没送来聘礼,在嬷嬷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就将自家的嫁妆给拉回去了,说是嫁妆,其实也没多少,就刘青的亲爹是木匠,所以这一套家具,不怎么费钱,才陪嫁给了她的。
    刘青根本不关心董家和刘家的事儿,她在七公主的帮忙下,好好的梳妆打扮,然后,带着嫁妆,嫁给了皇庄上的刘大牛。
    朝堂上立马有不少折子开始抨击这事儿了,一边说是不合规矩,不守妇道,一边说是乱了纲常,坏了规矩。乱七八糟,没有人说好听的,说的全都是不好听的。
    胤禛是那种愿意听别人劝阻的人吗?相反,他自己觉得对的,别人要是觉得不对,那他就还来劲儿了,非得要和对方分辨出来个高下才行。
    既然朝堂上大臣们都说改嫁不行,坏了纲常,转头,胤禛就直接下旨——废除沉塘制度。但凡民间,若是有私底下行刑,将女子沉塘的,那族长就要偿命。不管族长有没有动手,先从族长开始追责。
    这个命令更是引起了朝堂上的反抗,每□□堂上关于这事儿的折子,都直接用箩筐撞了,一天三箩筐。
    七公主的府门前,也有不少人开始指指点点,说什么皇上都是被景然和七公主给洗脑了,甚至有说景然妖言惑众,不配做太后的。
    景然都还没生气,胤禛就先因为这事儿生气了,气哄哄的到了慈宁宫,还要安慰景然:“额娘,前面的事儿您别问,都是些没脑子的,生怕朕不知道他们是想干什么。这点儿事情,朕能搞定。”
    “这时候,可是办报纸的好时候啊。”景然笑眯眯的说道,胤禛愣了一下,问道:“额娘您没生气?”
    “我生气什么?名声这东西,用得着的时候是好东西,用不着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是,你额娘我,难不成现在还需要什么好名声来为咱们娘儿俩开路吗?”
    “再者,这世上,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只为了名利,只有自己的私好的。回头这报纸上,你将寡妇该不该再嫁的话题给提出来,让民间也参与辩论不就完事儿了吗?”
    景然笑着说道:“这道理啊,都是越分辨越明白的,说的人多了,这好不好的,大家也才能看的更明白。”
    景然之前说过,官方的报纸,最好是捏在朝廷的手里。另外关于民间的报纸,在报纸这个行业不成熟的时候,是最好不要出现的。
    不光是因为百姓还没有开智,报纸多了,只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只会带累他们的智商,还因为,反贼众多,反清复明的,可从来都没有消失过。
    还有那白莲教,悄悄会,这些个□□,若是迷惑了人心,那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最好在这百年之内,市面上除了朝廷的官报,还有茉雅奇的女报,就再也不要出现别的报纸了。
    哦,差点儿忘记了,还应该有个教育报,将教育推广到全民当中,不过现下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大,还是等等再说吧。最好了,是先将所有的学校给普及了。
    从慈宁宫出来,胤禛就召集了翰林院的学士们。这办报纸的事儿,他是早就想好要交给翰林院了。先挑选了几个年轻官员:“你们分成两派,将寡妇再嫁的好处和不好处,分别的写出来,谁写的最好,朕自会有奖励的,写得最好的,也会登载在报纸上让百姓们看。”
    这可是扬名天下的好机会,几个年轻的学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因为年轻,尚未被翰林院里面的老翰林给带歪,所以就算是站在了为寡妇辩解的那一方,他们也是会尽心尽力的来写文章的。
    什么人口增长,什么创造经济,乱七八糟的,说什么的都有。
    最后胤禛都采取了,让他们自己看着去安排报纸的版面。他是做皇帝的,只要把握好大方面就行了,小的这些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来做。
    寡妇再嫁的事儿,朝堂上来来回回的争吵了将近半年。吵的本来想当隐士的大儒们也坐不住了,一个个的开始加入到战场里面,然后就为这报纸打响了知名度。再后来,就被胤禛派人三顾茅庐,给请出来在报社坐镇了。
    普通百姓们呢,得空了是会关注一下报纸上的事情的。因为这个报纸,实在是太详细了,除了读书人吵架这一版面,还有一个版面是专门用来介绍农作物的。
    比如说,种植棉花要注意什么,种植小麦要注意什么。十一福晋的庄子上出了新种子,一个铜板一斤,产量大能抗旱,想要的赶紧去买。
    另外还有一些人,喜欢坐在茶馆里高谈阔论,这些人就最喜欢看政事这一版面了,朝廷出台了什么新政策,皇上颁布了什么新法令,七公主又带人在哪儿做了慈善,太后娘娘又给谁指婚了。
    各种事情他们都要拿来谈论谈论。
    景然是不太关心这些外面的说法的,她现下是和皇后合作,要将学校开遍整个大清的。原本呢,茉雅奇是想参与的,但是茉雅奇自己本身事情不少,还得去各地做慈善,有些是下半年,能留在京城的时间少之又少,景然都抓不到人来讨论商量,所以,索性就直接换了皇后。
    反正皇后作为一国之母,这个教育方面的事儿,她也是能说得上话的。
    她的意思呢,是先办可小学,读书识字最重要,先将这个普及了,然后再往上,人们可以自己选择技校啊,或者农业学校啊,再或者是女医学校之类的。
    往常皇后都听的非常专心,还能和景然谈论几句,今儿却有些心不在焉了。
    景然说了几句,就停下来了:“你是有什么心事?”
    皇后张张嘴,有些想说,但又不知道怎么张口的样子。景然拍拍她手背:“自打你嫁给胤禛,额娘对你,是不是像是亲闺女?在我面前,你还用得着来遮掩?到底是有什么事情,你只管说就是了。”
    “我额娘前几天进宫,说了一件事儿。”皇后沉默了一下,终于是没忍住,就低下头,有些不自在:“我额娘问起来选秀的事情。”
    新皇登基都有一年多了,按说,当皇帝的为父亲守孝,也就是几十天,以天代年,这就成了,必将做皇上的日理万机,子嗣为重,哪儿能和寻常人一样守孝三年呢?
    可胤禛执意守孝,朝堂上的人劝不住,也就只好应了这一年的孝期。
    现下一年过去了,按理说,是该选秀,充盈后宫了。
    皇后的额娘进宫不是为了给皇上塞人的,皇后也没个亲妹子。皇后的额娘呢,是提醒皇后得有这个准备,她亲生的女儿,她自然是心疼的。
    但是心疼之下,也拗不过皇权是不是?若是女儿早有准备,心里有数,将来是不是就没那么难过?而且,若是这选秀的事儿,是闺女亲自提出来的话,那朝堂上,不都得夸赞皇后贤惠吗?
    若是皇后不开口,只一味的装傻,那朝堂上的那些人,还不得骂皇后是善妒吗?
    可皇后也有自己的顾虑,夫妻情深,本来就容不下第三个人。她自己若是开口说选秀,那皇上会不会觉得是她不喜欢他了,所以才会轻易的将第三个人给安插进来?
    或者,皇上会觉得,她这个皇后,只要贤名不要男人的?看重权利更甚于看重感情?
    所以这话,她也实在是不好在胤禛面前提起来。而且,她私心里,也是不愿意宫里再多几个人妃嫔的,妃嫔进了宫,生了孩子,这野心就会跟着增长,野心增长了,这宫里还能平静的下来吗?她还能安心的跟着太后做点儿利国利民的实事吗?
    说实话,她羡慕七公主很久了。
    原来是这事儿,景然笑眯眯的:“选秀还是要选秀的,直郡王家的老大,是不是也到成亲的年纪了?”因着大福晋当年一连四个都是闺女,所以这儿子的年岁就不是很大了,像是四阿哥家的老大,都得了儿子了,他这也才到成亲的年纪。
    为祖父守孝呢,一年就够了,所以现下也算是出孝能成亲了。
    “还有老八家的孩子,还有老四家的老二,这些都得要指婚,你呢,回头好好看看,别差了辈分什么的。”满人刚入关的时候很是不讲究,到康熙的时候吧,也略微有点儿不讲究,像是什么媳妇儿的侄女儿交给男人的兄弟之类的事情,常有发生。
    景然就不爱看这个,就特意叮嘱了皇后:“另外,和礼部提一下,今年选秀的年纪往上调一下,十六以上,二十以下。剩下的年纪再小点儿的,不许参加,另外还有指婚的时候也特意注意点儿,像是什么表兄表妹的,五代之内的血缘关系,都不许成亲。”
    皇后忙点头,这些话呢,她早些时候也听景然念叨过,说什么小孩子身子骨没长好,成亲生孩子就是要命的事儿,什么表兄表妹生不出健康的孩子之类的,现在就是多记忆一遍儿。
    但她最想听的不是这个。
    景然絮絮叨叨说了半天,总算是提到了重点:“至于宫里,现下人少正合适,不需要太多人了,否则闹腾的慌,哀家也受不住这热闹,所以这宫里就不用留牌子了,胤禛忙着前朝的事儿,怕是也顾不上这个。”
    皇后的眼睛立马就亮了:“那朝堂上?”
    “你多注意些,谁要是上折子让胤禛册封什么妃嫔,你回头就给他家赐婚,不管年纪大小,只挑那宫里想要出宫嫁人的宫女,先问好了,看人家愿不愿意嫁再说。”
    景然给出了损主意,不怕家里葡萄架子倒下来的,就尽管来。
    皇后立马笑眯眯的,心里立马就开始盘算起来。这宫里的宫女多着呢,康熙在的时候,后宫妃嫔众多,导致这宫女也是个庞大的人群。
    现下,景然自己身边用不了太多的人,剩下的太妃们呢,因着住的地方小,太多人也挪不开脚步,所以也裁减了不少伺候的人,还有一部分呢,出宫跟着子女过活去了,也剩下了不少人手。
    胤禛刚登基的时候因为守孝的事儿,不好明着说让这些宫女出宫,让太妃们没人手伺候,所以就留到了现在。本来呢,是想回头借着出孝的事儿,说是做善事积累功德,将这些宫女给放出去呢。但现下,指不定就有几个,愿意出宫去做个侍妾呢?
    冲掌珠那事儿,景然就知道,这世上,并不是你觉得好人家就也觉得好的,你不让她们吃够了苦头,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好。
    反正吧,这些宫女回头都给了良籍,若是不想做侍妾了,求个放妾书,还是能清清白白做人,无牵无挂的嫁人的。
    选秀的事情,景然是没有掺和的。回头皇后拿了指婚的名册过来,景然也就是看一眼,大致上都是合适的,这就可以了。至于侧福晋,没了,指婚都是嫡福晋。
    说什么嫡福晋进门之前的规矩就是先给个侧福晋,不好意思,景然这儿向来是没什么规矩的。只有嫡福晋,爱要要,不爱要拉倒,回头你自家去再找吧,好姑娘不愁嫁,能被选做嫡福晋的,那多的是人想抢着要呢。
    这一年的选秀过去,宫里确实是一个留牌子的都没有。
    朝堂上又有话要说了,胤禛就很委婉了:“当年汗阿玛对我慈爱有加,朕心里感念汗阿玛慈父心肠,当日继位,朕就自己发誓,要为汗阿玛守孝三年,现下也不过是一年过去,还早着呢。”
    大臣们能说什么?说皇上您别太孝顺了,这个守孝其实就是做个样子的?这话说出来,也不怕康熙半夜里爬他们家窗户。
    这选秀的事情也只在朝堂上闹腾,下面的百姓们是不关心这个的。皇上的妃嫔多了少了,朝廷也不会多给他们一两银子是不是?最让百姓们关注的是,忽然之间,各处的县衙就和以往变得不一样了。
    谁家要是有寡妇出嫁,县官还会亲自来送贺礼。
    谁家要是想将不守妇道的女人给沉塘,那县官就会先将族长给抓起来。
    哦,这些都是旧闻了,不值一提。最重要的是,县城开了免费的学堂。七岁到十二岁,可以免费去上学,不用束脩,甚至书本都不用掏钱买,但是,要是损坏了学堂的书籍,那是要照价赔偿的。
    学的好了,考试的前三名,还会有赏银。
    这可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只听说给学堂交束脩的,可从来没听说过学习好学堂会发钱的。谁都不信自家的娃是笨蛋啊,于是谁都想送自家孩子去学堂里面学学看,万一,万一孩子只坐在学堂里学习,就真的能拿到了赏银吗?
    听说,第一名可是有三两银子的,三两银子啊,一家子辛辛苦苦种地一年,都不一定能攒够三两银子呢。
    就像是叼在驴前面的胡萝卜,哗啦啦的,几乎整个县城,周围所有的镇子村子,全都涌到学堂门口来了。先问问这个招生是什么情况,然后看看自家孩子能不能上。
    什么,女娃娃也能上?这可真是……女娃子上学了,家里哪个做家务?还有年龄小的孩子哪个来带?
    什么,女娃娃学习好了也能拿赏银?这个这个,女娃娃的脑子比不上男娃子的吧?
    什么,有专门让女娃娃上学的地方?包吃包住?家里少一个人吃饭的话……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吧?
    为此,胤禛专门成立了个教育部。但凡是和学校有关系的事情,都交给这教育部。除了朝堂办的学堂,民间不许私设学堂,原本有的学堂,可以去朝堂办的学堂里面考试,然后成为朝廷承认的先生,能从朝廷领取俸禄,不许再要学生束脩。
    其实就是没这个规定,原本的学堂也有点儿开不下去了——有免费的不要束脩的,谁还会来上这种要束脩的昂贵的学堂?
    教育部的一切花销,也从户部走。同时,天下纺织厂的盈利,有三成要归于国库,不归于也不行了,教育部别看新成立的部门,小小的不起眼,实际上花钱的本事比哪个都大。
    户部的老大人都快愁白了头发了——连兵部都没要过这么多银子呢。
    兵部是不要嘛?兵部是要不出来!你个老头子,自己心里没数吗?但凡兵部来要银子,你哪次不是偷偷躲出去的?非得要闹到朝堂上,皇上开口了,你这边才不情不愿的给一部分。、
    教育部就不一样了,教育部要不到银子就会扬言去募捐,募捐!朝廷丢得起这个脸面吗?真要教育部去募捐,皇上回头不得拆了户部吗?
    户部老大人都想哭了,可是哭着,也得给银子。
    雍正三年初,景然正在书房编写教材的时候,胤禛兴冲冲的过来了:“额娘,额娘,大喜事儿!”
    景然手底下一划拉,一页写好的纸面算是白费了,她叹口气,将毛笔给放好,然后抬头:“什么好事儿?”是哪儿打赢了仗,还是今年国库的收入大大的盈利了?或者,是蒙古那边又有什么好东西送过来了?
    再或者,她那儿媳妇儿,怀孕了?
    都不是,胤禛笑眯眯的说道:“海外的商队今儿回来了,说是找到了蒸汽机。”
    胤禛登基的那一年,因为见识了景然说的小火车,当即就派人去西洋那边寻找了。但是寻找归寻找,这个生意也得继续做,赚钱嘛,谁会嫌弃自己钱多?
    尤其是胤禛这种抠门皇帝,从来只觉得自己的国库太空的。所以,这派出去的,也是商队。
    时隔三年,这商队,也终于回来了,而且,不如众望,带回来了景然和胤禛都想要的东西。
    “真的?在哪儿?”景然迅速起身,蒸汽机啊,有了这个,她是不是就能实现自己到处去走走看看的心愿了?到时候,嗯,一日夫妻百日恩,也带上康熙好了——带上他的玉玺,就等于是带上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快完结了,欢迎亲爱的们收藏新文~~~么么哒~~~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扶正绿茶?夫人改嫁少帅你哭什么 从小欢喜开启诸天之旅 开局抢天赋?我刨你家祖坟 屠狗之辈 我只会蹭热度啊! 我婆婆是片儿警[七零] 割鹿记 极乐轮回 鸣龙 末世丧尸危机:重建文明 活人深处 我在异界肝经验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大德要来了! 妻控 人生副本游戏 开局被女帝带走,小青梅都急哭了 山海提灯 桃花马上请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