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秀才的信,通篇写的都是嘱咐方楠注意安全,最后告诉他等这场战事结束以后,他要娶妻了,现在万事俱备,只等方楠回来操办!
方楠放下书信嘴角一抿,不由得一笑:口中低声骂了一句,早就已经看出来你按耐不住了。
方楠巡营时,了解到千里营的士卒,基本上每个人都收到了家里的来信,在得知家中安好,生活过得蒸蒸日上后,士卒们心中少了对家中牵挂,部队的精神面貌都提高了不少。
这几天,明军虽然连续进行了袭扰,但皇太极却稳如泰山,加紧了对大凌河城的攻打和劝降,只派出几支千人骑兵队伍,应付明军的袭扰。
这使孙承宗和杨肇基有点着急,大凌河城中的粮食现在肯定已经很紧张了,多被围困一天,守城的把握会减少一分。
在帅帐中,方楠随着孙承宗和杨肇基一同望着沙盘发呆,杨肇基左手捏着沙盘中炮营的小旗,插到大凌河城与小凌河之间,然后又微微的摇了摇头,左手捏着小旗又在沙盘上几处地点插上,拔起,最后叹了一口气说道:火炮的机动性很好,只是在建奴大营五里外开炮,逃脱的机率太小。
“如果有能打到七里远的火炮,那就好办了,大炮打完后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逃离。
那样的话,皇太极可就再也坐不住了。
方楠在一旁呵呵一笑,抱着肩膀向杨肇基说道:这个嘛!可以有!
杨肇基闻言眼睛一亮,但是瞬间又变得无精打采,看着方楠说道:老弟你不要逗我了,老哥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据我所知,能够打到七里远的火炮,只有宁远和山海关城上的二十几门大将军炮,但重量太大,不方便运输。
孙承宗在一旁看着沙盘,点头应和了一下杨肇基的说法。
方楠搂住了杨肇基的肩膀笑着说道:这个难点还是可以解决的!
杨肇基还是摇了摇头,孙承宗在一旁笑着对杨肇基说道:“和光”所言非虚,几日前刚刚运来的打十斤炮子的三寸炮,能够打到十里远,虽然只有八门,但也能够让皇太极无法安心攻打大凌河城了。
方楠笑了笑:走!一同去炮营看看!
方楠向帐中的护卫一挥手,两边的侍卫,取出了杨肇基和孙承宗的皮裘为两人披上,另有两名护卫抬来一张软椅,将杨肇基架了上去。
炮营暂时被安置在寨墙后的一片区域,方楠几人在远处便看到八根斜指向天的炮管。
营寨中,张桥正在指挥四百多人,轮流熟悉火炮的操作。
冯敬康率领了一部分新营的炮手也加入到训练之中。
当孙承宗和杨肇基看到了他那副弼马温的妆扮,也忍俊不禁。
张桥见三人到来,马上吹响了铜哨,士卒们快速在营地的一角列队。
张桥与冯敬康小跑到方楠面前立正,高声大吼:“火炮大队”整队完毕!
方楠笑着点了点头,回身搀扶孙承宗,走向在营地中排列整齐的八门火炮,张桥和冯敬康这时,退到几人的身旁陪同介绍。
孙承宗和杨肇基这才看清楚八门火炮的全貌,火炮身管长有九尺均匀笔直,炮管的两侧与三寸步炮同样是各有一个钢筒,与大将军炮有很大的不同,以孙承宗和杨肇基对火炮的认知,也只能看到这些了!
而方楠确很清楚,眼前的八门火炮可不是,最先制造的那十二门步兵炮能比的,“三寸步炮的身管只有四尺长,壁厚一寸,内刻十六条膛线,加上炮车全重六百斤,最大射程七里,平射只有两里多点,是一种携同步兵作战的榴弹炮。”
“而眼前的八门火炮,是正规的舰用加农炮,而且在张大山改进后,炮身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层是壁厚半寸,刻划了三十条膛线的内膛,加上两寸厚的炮身,火炮壁厚两寸半,这种设计大大的延长了炮管的使用寿命,炮管长九尺,重达八百余斤,加上其余的设备,和更加结实宽大的炮车,总重达到一千七百余斤,要比三寸步炮大出两倍有余。”
孙承宗仰首看向炮口时,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一些!
杨肇基并没有显得很高兴,表情仍然很凝重:只有将皇太极大部吸引过小凌河,解围部队才能拥有一天的时间,打破围城的包围圈,掩护大凌河城中的守军和百姓顺利突围转移。
杨肇基沉思了一下,又望向方楠说道:只有放弃小凌河西岸大营中冯敬康营的三十门火炮,才能让皇太极看到攻破长山大营的希望。
不然的话,他并不一定能下定决心,渡过小凌河攻打长山大营。
孙承宗微微点头,看向方楠:“太初”分析的不错,这次方大老板要花点本钱了。
“夜幕刚刚降临”在笔架山码头,六十艘马船和沙船在杨华征的率领下,悄然驶出了港口。
此时小凌河边,安装完雪橇的火炮,一门接一门的推过小凌河浮桥,五名马夫扬鞭呼喝十匹挽马连接上三寸火炮的牵引钩,拉动起一门火炮。
八门火炮在四十名马夫的驾驭下,由八十匹挽马牵引,在杨肇基和王之敬率领仅有的四千各部骑兵,和一万步卒一百辆偏厢车的掩护下,向北快速行进。
千里营士卒全部披上了白色的披风,在火炮和骑兵身后渡过小凌河,由方楠亲自率领沿小凌河东岸向南行进十里后向东急行。
方楠这次进攻,不但带上了千里营的全部,还有一千名因为家中有亲人被围困,自告奋勇的充任陷阵兵的明军士卒。
而且孙承宗将一百辆迅雷铳车也调配给了方楠。
出发不久,天空中洋洋洒洒的飘落起雪花,为方楠的隐蔽行军做了很好的掩护。
孙承宗站在长山大营的寨墙上,遥望着两只部队渡过了小凌河,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两支人马是他的最后本钱,他做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孤注一掷。”
冯敬康仍然穿着五品官服骑在战马上,只是披上了方楠送给他的银狐披风,头戴千里营制式头盔内套一顶小毡帽,不时的纵马督促炮队前进。
冯敬康没想到,方楠能将新运到的十斤炮队交给他指挥,每当他看到火炮上斜指向天空的九尺长炮管,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十斤炮要比六斤炮大了一倍,冯敬康第一眼看到时,便深深的喜爱上了,操作上与六斤炮相同,只是炮弹长出半尺,装药更多了,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了。
这次行动,方楠将八门火炮交由他指挥,乐得他半宿没睡。
每次想到这些,他都会晃着脑袋沉醉一下,一名张桥派来的辅导员,远远的跟在后面,他真是怕了这个求知欲近乎于疯狂的游击将军了。
只要被他粘上,那就是一通不休不止的提问,各种刁钻细致的问题层出不穷,有的时候实在解答不了,就带他去问张桥。
有些问题,问的张桥都是一愣一愣的,弄得张桥哭笑不得。
不过让张桥欣慰的是,冯敬康还有些测距定位的天赋,在估算炮弹落点上,并不比张桥差多少,这可能是与冯敬康做过多年的夜不收,经常进行窥探有些关系。
杨肇基坐在马车中,挑开窗帘,吩咐一旁的护卫,通知王之敬率领四千骑兵和冯敬康的炮营加快速度,与他带领一百辆偏厢车和一万步卒,拉开十里的距离。
这样,他可以在炮营后撤时有充足的时间结阵,皇太极若只派万把人出来攻击明军,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天近中午,杨肇基率军行至大凌河城与小凌河渡口之间的中间地带,他吩咐士卒安营扎寨,并在大营四周开始挖掘两丈宽,一丈深,围长两里的正方形壕沟,这个位置距离大凌河城还有二十里,他方便指挥部队作出各种应变!
建奴的十几股马甲小队,在几里外被明军的大队骑兵驱散,王之敬和冯敬康又继续前行,直到行至在距大凌河城十里的位置才停止。
王敬之和冯敬康的突前部队,早以被皇太极派出的马甲发现,但皇太极并没有派出部队迎击。
他希望明军距离大凌河城越近越好,这样就可以借助红衣大炮,轻松的击溃明军。
冯敬康目测了一下现在部队所在的位置,火炮可以直接打到大凌河城下,马上通知王之敬停止前进,并且迅速下达命令,让炮兵部队展开,同时在空地上支起一个两丈高的三角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