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院长姓海,是个鳏夫,只有一个女儿,已婚。
据说他至今没有再婚,是怕女儿受委屈。
不过那都是外面的传闻,医院里的人都知道,那是哄鬼的。
小丁站在办公室门外,犹豫纠结了半天,这才鼓起勇气,推开了门。
海院长今年五十二,还有八年才退休,这会儿正在处理文件。
上级领导要求医院每个季度都要组织医护人员下乡,为老百姓提供无偿的医疗援助。
今年春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夏天的因为天热,迟迟没有行动,再拖下去,就快入秋了,领导要责怪他的。
所以他正忙着勾选名单。
小丁一进来,便直接关了门,跪倒在他办公桌前,声泪俱下地痛哭着。
说自己在婆家受了多少委屈,又因为娘家爸妈的逼迫,不得不为了那个不争气的弟弟得罪了姚栀栀一家。
最后哭道:“海院长,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是他们放了狠话,说要砸了我的饭碗,我这几天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实在是不小心,这才闯了祸。海院长,求你再给我一个机会吧,我愿意当牛做马报答你。”
海院长停下了手里的笔,左手食指不断敲击着桌面,右手的大拇指跟食指慢慢地摩挲着,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小丁见他不说话,赶紧站起来,主动在文件上勾了自己的名字:“海院长,我知道你在发愁,今年夏天太热了,好多人都不愿意下乡,我去好了。你就给我一个机会吧,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
海院长没有接这个话题,神色平静地试探道:“穴位按摩,会吗?”
“会…….………会一点。”小丁赶紧绕到他身后,给他揉捏肩膀和脖颈,一开始不敢太用力,小心问道,“这样行吗?需要加大力度吗?”
“嗯,加大一点。”海院长闭上眼,惬意地享受起来。
按摩了足足半个多小时,小丁才鼓起勇气问道:“海院长,我………………”
“别说话,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海院长依旧没有睁眼,像个高高在上的主宰者,用那漫长的沉默煎熬着年轻人焦灼的内心。
等到有人敲门,他才睁开眼,道:“你先出去吧。”
“海院长,那我工作的事......”小丁内心实在是忐忑,赶紧松手,走到他身侧问道,“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吗?我真的不想被开除,我知道错了。”
海院长含笑打量着这个女人,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落入囚笼还浑然无觉的猎物。
他拒绝回答,只是摆了摆手,让小丁出去。
小丁无奈,只好焦躁不安地开了门,一看,是妇产科的钱主任,赶紧低眉顺眼地喊了声主任好。
钱主任现在看见她就头疼,没理,关了门直接进来跟海院长说事:“我刚听人说小丁来找你求情,我来看看。怎么,你想把她留下?”
海院长跟她是老熟人了,彼此什么脾气一清二楚。
他没有开口。
钱主任只得冷笑道:“我不管你做什么,总之,把她给我调走,不准留在妇产科。我丢不起这个人!”
说罢转身离去,重重地把门摔上,也不怕海院长生气。
海院长确实没有生气,他可是医院公认的老好人。
他盯着小丁的名字,勾起嘴唇,微微一笑。
随即抓起话筒,打给了下面的红灯笼公社:“这个月的医疗援助明天就安排,做好接待准备。”
随手又勾了几个人,海院长便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回味着什么。
*
姚栀栀今天休息,特地去了趟嶷城大学。
嶷城一共有五所大学,分别是嶷城大学,嶷城农学院,嶷城工学院,嶷城医学院,以及嶷城音乐学院。
其他四所大学各有侧重,只有嶷城大学是综合性的学校。
建一栋职工宿舍需要多少预算,肯定是去工学院找人请教比较合适。
不过工学院离得远,在西城那边,嶷城大学里也有对应的学科,天热,她便找了离得近的学校。
这学期刚开学不久,新一批推荐来上学的学生们,还是老样子,大多都是工农兵出身。
姚栀栀走在校园里,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心生?慕。
要是她也能上大学就好了,可惜她已婚,不符合推荐条件,只能等高考。
其实,她要不是去了末世,砍杀丧尸之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看书,只怕她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
所以,她目前的工作,已经是她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出路。
但是高考她是一定要争取一下的,要不然,她这位置肯定待不长。
居安思危才能走得长远,她不怕辛苦,只要有盼头就行。
很快,她找到了建筑系的学生,但她找的是个生瓜蛋子,也不太懂,便带着她去了系主任那里。
系主任姓钱,是一个女同志,客气地招待了她,并详细询问了单位员工的人数,婚否,家庭成员的多少,等等。
最终给她报了个还算保守的数字??一百万左右。
这是基于目前的职工人数,以及职工成家后生儿育女的情况下做出的推算。
如果姚栀栀想把出版社做大做强,日后肯定要扩招。
成本起码要翻个几倍。
那就按三百万算吧。
目前出版社一个月的盈利是波动的。
一些传统项目,比如教材,社科类的必备书籍等,这些都没有多大变化,每个月除去人工和其他的成本,盈利在3000左右。
大头在杂志这边,比如这个月,卖了51万册,因为一早签了合同,成本和盈利都是出版社分一半,所以实际利润是5000左右。
保持下去的话,按照一个月八千的速度,也还是需要三十几年才能攒够这笔钱。
那会儿都快迈入新世纪了,战线太长,显然不行。
所以,还是得开源,开源!
必须把杂志推广到全国,同时还得继续创办新的杂志。
不过那个面向成年人的,承担了袁主任美好期许的杂志,到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姚栀栀回去可得抓紧了。
回去后她开了个会,让大家集思广益,想想怎么把杂志推广到全国。
为了激励大家积极主动,姚栀栀提出了一个琢磨很久的制度:“我想提议一个盈利改革政策,那就是推广分红,以省为单位。举个例子,比如新疆那边,如果有人能打开那边的市场,今后那边的杂志每卖出去一本,都给这个员工百分之十的利润
分红。”
小蒋举手:“我可以找大学同学帮忙,他们五湖四海的都有,让他们带一点样刊回去,给家里的孩子们看。新疆那边也交给我了,我老会帮忙的。”
周娟也举手:“我也可以,我家有亲戚在东北,东北这块我可以试试的。”
小宋也举手:“我舅舅在陕北,陕北这边我可以推荐看看。”
“还有我,我老姨在海南,不过海南是不是有点太远了,运输成本太高?”说话的是校对组的张大同。
姚栀栀点头:“海南是太远了,暂时不考虑,等以后盈利上来了不在乎运输成本了,再往海南推。
“那云南那边我来吧,我妈是外地的,我姥姥家在那边。”
“我叔在广东,广东我来试试。”
“我姑在四川。
一群人非常积极主动,会议结束,除了一些偏远省份,基本上每个人都认领了一到两个推广责任区。
姚栀栀高高兴兴地下班回去了。
等等看吧,有这样的政策激励,会有惊喜的。
夜里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一早,姚栀栀来到出版社上班时,看到了一辆大巴停在了门口路上。
姚栀栀看了眼,好奇道:“这是做什么的?”
张旺来得早,解释道:“是医院下乡包的车,熄火了,在找人修。”
原来是这样。
姚栀栀回到楼上,推开窗户,透透气。
一眼看到了蹲在马路牙子上的小丁。
她也听说了小丁在医院捅的大篓子,没想到都这样了,还能留下来继续工作。
看来这个小丁,是找到靠山了。
不过可能是因为关键性的一步还没有迈出去,所以姚栀栀这边的系统没有什么反应。
很快,车子修好了,顶着雨后的烈日,下乡去了。
不过这么一耽误,车子停在红灯笼公社的时候,已经快到饭点了。
小丁饥肠辘辘,还要张罗着借桌子,搬凳子,布置义诊的场所。
她还以为本地的卫生所会早做准备呢,看来都是懒人,怕热。
折腾了一天下来,回到医院的时候,小丁已经憔悴不堪。
海院长还没有走,在等她汇报工作。
小丁拖着疲惫的身躯,敲响了海院长的办公室大门。
海院长依旧是一脸平静,他看着浑身汗湿的女人,指了指桌子上早就准备好的凉茶。
泡的是龙井,上好的龙井。
小丁没有多想,端起杯子,牛饮一气。
喝完便坐下,详细地跟他汇报今天的工作内容。
为了将功补过,她很是认真,还做了专门的记录。
说着说着,不知道为什么,头有点晕,很快便倒在了椅子上。
同一时间,伍二下班回到家,见小丁还没回来,赶紧做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