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19章、谄焰灼礼(第1/2页)
孟绍虞、孔贞运等人本来想借由这次会议在废除科举一事上再作一搏的,虽然孟绍虞已经被黄立极提醒,但他是礼部尚书,又不是黄立极的傀儡,两个人说穿了只是政治盟友。
黄立极先前为了迎合魏忠贤,后来又全面倒向小天子,他的政治投机固然得到了巨大的权势,但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无数政敌。
孟绍虞是他维持自身致仕后体面的继承人,有点像徐阶交棒张居正,但无论张居正还是如今的孟绍虞,他们其实都有自身的政治主张。
孟绍虞内心深处是鄙视黄立极抄家治国的,他的政治主张更倾向于以南济北,消泯党争,所以他虽然接近黄立极,但并不是真正的阉党,只是要依靠黄立极的扶持而已。
当然,孟绍虞不知道,在原本历史上,在众正盈朝的时代,他最后也一样被打成阉党,黯然下台,直到大明结束,也再未被启用。
如今的孟绍虞资历够了,但也有个巨大的缺陷,他和小皇帝几乎没有交集。朱慈炅虽幼也是实权皇帝,如果没有什么大变化,根本不可能选择他。
孟绍虞反对废除科举不是为了反对废除科举,而是要借这个议题,向朱慈炅展示他的眼光能力,吸引皇帝的注意力。
孔贞运倒是没有孟绍虞的雄心要角逐首辅之位,在他看来,他是接任张瑞图的最佳人选,因为他也是朱慈炅的老师。他只需要按部就班,不出什么大漏子,入阁基本上板上钉钉。
孔贞运比较注重的是维持与朝臣之间的关系,他需要口碑,需要仕林声望。小皇帝想要废除科举的声音一传出来,孔贞运就觉得这是他巨大的机会。
如果他能借助和朱慈炅的师生关系,说服朱慈炅收回这个荒诞的想法,那么他的影响力将直线上升,便是内阁也不敢小瞧他。
孔贞运当然也知道朱慈炅不是易与的主,要改变他想法也是一件困难的事。
他绞尽脑汁才想出一个“以拖待变”的策略,希望能够让朱慈炅暂缓实施,他为此准备了许久,如果没有阻力,他至少有八成把握。
可惜,两个人都有点做无用功了。朱慈炅对朝臣的掌控力超乎想象,会前演讲直接决定了会议议题,而且先声夺人,直接把孟绍虞和孔贞运打为“罪臣”。
这导致孔贞运直接哑巴,孟绍虞也不敢“顶风作案”。他俩不提科举之事,温体仁等人本来就是气氛组,更不可能站出来违逆皇帝。
他们想要启动这个议题唯一的指望就是内阁了,但黄立极的到来,内阁也波诡云谲。
黄立极首先开口。
“陛下圣意,臣等受教。子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由天子出。陛下今日倡议大明礼制,老臣以为,时矣势矣。
陛下开海于沪,十字教自外洋而来,假述华礼,实传蛮制。工商兴于东南,利欲鸱张而礼法困缩,此国乱之始,唯有申礼以制。
世人常说,以孝治天下,然孝亦礼也,陛下以礼治国,正名礼大,老臣钦佩之至。诸位,礼当议当讲,当常议常讲。礼部,责无旁贷。”
黄立极的话,会议室内几乎没有人做出反应。之所以用几乎,是在安静片刻后,礼部左侍郎温体仁开口了,他语气恳切,态度谦卑。
“陛下和元辅的指示高瞻远瞩,直指我大明当前问题的核心。
礼崩之先声,即为党争。天下事皆争,然而似乎都忘了在礼下之争。南北之乐异,终使乐坏,天下一统当先礼同。小吏贪弊,皆因谋利失礼,国之正道,当同欲合礼。
是故,陛下说讲礼,我等不能只讲礼,还要制礼、学礼、行礼。以礼求治,国之正道也。”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温体仁身上,他一句“党争为礼崩先声”,如同棒喝。连刘一燝都极为震撼,因为党争可争不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19章、谄焰灼礼(第2/2页)
礼部官员们则更是一个个难以置信,会议前的温体仁,一副维持科举即是维持朝纲的强硬表态,让大家都觉得他今日要为科举张目,但没有想到他第一个响应讲礼之说。
朱慈炅的眼中也露出了小星星,温卿知朕。是啊,讲礼不是讲礼,讲礼是统一思想,连接上下,融合南北,消泯党争,天下同欲。
“不错,朕以为礼部就是一帮吃白食的,没想到还有温卿这样的明白人。诸位先生,你们看,由温卿担纲制礼,主持天下礼议如何?”
会议室内一片吸气声,黄立极看了眼一言不发的孟绍虞,老夫提醒过你,你在坚持什么呢?他摇摇头。
“甚好。老臣无异议。”
刘一燝苦笑了一下也连忙表示。
“可以,老臣也无异议。”
孙承宗皱了皱眉。
“制礼,当以礼部之名,名不正则言不顺。”
朱慈炅点点头,
“孙先生所言甚是。这样,温体仁升尚书,掌南礼部印如何?”
朱慈炅此话一出,孔贞运如遭雷击,什么废除科举,啥事都全部烟消云散了。孙承宗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嘴唇微张,只见美髯乱动,却悄然无声。
气氛有些诡异,曹思诚都有点看不下了,他直接对温体仁开口。
“长卿意下如何?”
他本来的意思是,温体仁,别做幸臣,赶紧自己拒绝,别让大家为难。那知温体仁不吃他这套,面色沉静,不急不燥。
“陛下但有所命,臣唯有鞠躬尽瘁。臣以为,礼乐之先,当以忠君为第一,制礼者,先制忠君之礼。我们讲礼,要先讲忠君之礼。”
朱慈炅点头鼓励。
“不错,忠君第一,爱国第二。无国何存家,国破则家亡,诸夏之有序,皆因诸夏之有国。”
温体仁似乎已经进入工作状态。
“陛下明见,邦国之要,重于泰山。执政者必以国为先,陛下以爱为喻,直指宗族门阀之卑鄙。臣深以为然。”
朱慈炅似乎已经无视群臣,眼里只有温体仁了。
“对,爱国之礼还可以深挖。当以勤业、自强、诚信、向善为个人持礼之道,此亦为我皇民修养之道。”
温体仁也无视众大佬,炭笔在纸间急飞。
“陛下指示,臣已铭记。臣以为,尚学、崇伦、修德、讲理也可列为个人持礼之道。陛下讲道述理之说,臣时常研习,颇有收获。道理即为治国纲要,官民同讲理也是礼法所求。”
朱慈炅认真思考了下。
“温卿所言甚是。既然讲了个人持礼,我们也要讲士农工商的大礼。朕以为,守序、平等、公正、法治当为四要。”
“平等”一词出口,会议室内群臣睁大眼睛,仿佛集体耳鸣,便是温体仁也略有恍惚。
“陛下所言平等不知何指?”
朱慈炅瞥了眼身边的刘若愚、田维章,悠悠叹息。
“天下之民,无论士农工商,皆我皇明子民。朕常在想,为何有人生来就为奴为婢,有人一生行善,却以卑贱一生。
朕近日收到沈寿崇奏报,他们航于大洋遇险,有一位十五岁童子,在风暴之下,勇砍三帆,救下一船人性命。但事后叙功,因为此子生为疍民,所以众议取消功赏。
诸卿,大明也是一艘船,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也在大明这艘船上。公平何在?后继者谁?所以,朕意,天子之下,众生平等。
疍子阿水,赐姓郑,授昭武卫试百户,赏银百元,彩币二表里。入皇家军事指挥学堂进学。”(注1)
注1:彩币意思是赏赐的财帛,一般指五色绸缎。表为面料,里为衬料。此赏为郑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