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其实秦兰接到甘微来拜访的电话时,就不太想帮着搭线。
毕竟之前霍丝燕的背刺对她印象很大,因为这件事情,泰迪群里已经一个多月没什么动静了,她们几个玩得好的都自己私下联络,9个人的群,私下不知道分裂成...
冬至的雪又落了下来,比往年更密、更沉。王曜站在南江村后山的高处,看着无人机在低空缓缓盘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鹰。屏幕上的画面清晰地传回手机:五百亩新苗被白雪覆盖,只露出深褐色的枝干,在风中微微摇曳。每一株皂角树下都插着一块小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名字??有“小宇”“阿琳”“老周的儿子”,还有“未命名的朋友”。这些是“一人一苗”计划里认养者的寄托,也是土地与人心之间最朴素的契约。
他蹲下身,伸手拨开积雪,摸到一截埋在土里的根茎。那是去年春天种下的黄精幼苗,如今已扎稳了根。指尖传来泥土的凉意和植物微弱却坚定的生命力。他忽然想起母亲昨夜说的话:“你们现在做的,不是生意,是还债。”他还记得自己当时愣住,问还什么债。老太太没直接回答,只是望着炉火说:“从前我们向山要药,砍一棵少一棵,从不问它疼不疼。现在你们教人种回去,这就是还。”
下山时,张婆婆正坐在屋檐下晒太阳,脚边摆着一篮刚晒干的艾草。见他来了,笑着递过一杯热姜茶:“你妈今早念叨你,说你在山上吹风,准得感冒。”
王曜接过杯子暖着手,笑道:“她倒是比我紧张。”
“当娘的哪有不操心的?”张婆婆眯着眼睛看他,“不过我看你妈昨儿晚上睡得踏实,这么多年头一回不做梦喊醒你。”
王曜怔了一下。他知道母亲这些年总做噩梦,梦见他小时候发烧没人管,梦见他在外头被人欺负。那些年家里穷,母亲一个人拉扯他长大,连病都不敢生。如今看到儿子做的事能让那么多人受益,她心里那根绷了几十年的弦,终于松了。
中午饭后,王曜陪母亲去村口转了转。路上遇到几个从城里来的年轻人,穿着冲锋衣,背着登山包,正在老周的带领下测量土壤湿度。他们自称是“阳光计划”的志愿者,专程请假一周来参与冬季养护培训。其中一个女孩认出王曜,激动地上前握手:“王老师,我是浙大农学院的学生,我们班把‘本草共生’当成课题研究了!”
王曜笑着点头:“那你们可得挑毛病,别光夸。”
女孩认真地说:“我们发现你们的轮作模式比教材上写的还科学。而且……”她顿了顿,“你们让农民当讲师,这在农业推广史上都少见。”
回屋的路上,母亲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远处一片荒坡:“那儿以前是我们家的自留地,后来退耕还林,就荒了。”
王曜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那片山坡光秃秃的,只有几丛枯草在风中晃动。“要不要重新种点什么?”他轻声问。
母亲想了想:“种黄精吧。你外婆最爱用它炖鸡,说是补气。”
王曜笑了:“好,明年清明,咱们一起种。”
当晚,他给李铮发了条消息:“南江新增五百亩试验田,主推黄精+林下套种模式,预算走专项申请。”
不到十分钟,回复就来了:“已启动生态评估,三日内提交方案。另,S-CX1二期临床报告终稿完成,准备提交国际期刊。”
王曜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他知道这份报告一旦发表,意味着“归时”系列不再是民间口碑产品,而是真正进入医学视野的干预手段。而他们选择公开全部原始数据的决定,注定会让某些同行坐立难安。
第二天清晨,他又一次独自上山。这次带上了铁锹和几株黄精幼苗。他在母亲指定的位置挖坑、培土、浇水,动作笨拙却虔诚。种完最后一株,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经纬度、海拔、光照时长,并拍下照片上传至“阳光链”系统。这是巴王所有核心地块的标准流程,哪怕是一次私人行为,也要留下可追溯的痕迹。
回到北京后,万玉告诉他一个意外消息:巴黎体验店开业三个月,复购率竟高达62%,远超国内水平。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法国用户开始自发组织“草本生活读书会”,讨论中医理念、可持续消费与现代焦虑的关系。一位巴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甚至写信建议,将“归时洗发膏使用日历”纳入轻度抑郁患者的辅助治疗观察项目。
“他们说,每天记录头皮状态的过程,像一种冥想。”万玉说着递过一份打印件,是那位教授的来信原文,“仪式感带来了掌控感,而掌控感能缓解失控带来的恐惧。”
王曜沉默片刻,忽然问:“我们在非洲的合作进展到哪一步了?”
“肯尼亚那边已完成首轮土地检测,视频也传来了。”万玉打开平板,播放一段画面:广袤的红土高原上,一群黑皮肤的农民正弯腰插下第一批辣木与乳香黄连木幼苗。镜头扫过他们的脸,每一张都带着笑,眼里有光。
画外音是一个年轻翻译的声音:“他们说,这片地三十年没种过药用植物,但祖先传下的歌谣里还记得它们的名字。”
王曜深吸一口气:“告诉他们,第一批种子我们免费提供,技术团队三个月内到位。”
万玉犹豫了一下:“这不符合公司财务规程……”
“那就新开一个账户,叫‘火种计划’。”王曜打断道,“名字我起的,责任我担。”
春节临近,总部大楼却依旧灯火通明。李铮带领的研发团队正在攻坚S-CX3配方??一款针对高原缺氧环境设计的护唇膏,原料来自青海合作牧场的紫苏籽油与雪莲提取物。实验室墙上贴着一张手绘地图,标注着全国十二个合作基地的气候数据变化曲线。有人戏称这是“巴王作战室”,但更多人明白,这里没有敌人,只有等待被倾听的土地声音。
除夕夜,王曜再次来到客服中心。值班人员比去年多了近一倍,因为海外订单激增,二十四小时轮班已成常态。他悄悄走到角落工位,看见一名年轻男客服正耐心地教一位日本老人使用小程序上传头皮照片。两人用英语夹杂手势交流,最后老人竖起大拇指,笑着说了一句“ありがとう(谢谢)”。
挂掉电话后,男孩抬头看见王曜,有些局促地站起来。
“别紧张,我就来看看。”王曜坐下问他,“刚才那个用户说什么了?”
“他说用了我们的产品,晚上睡觉不再抓头了,能一觉到天亮。”男孩笑了笑,“他还说,原来头发也能影响心情。”
王曜点点头:“你说得对,不只是头发,是整个人的状态。”
回家的路上,他收到李铮的微信:“S-CX1论文已被《NatureMedicine》子刊接收,编辑特别注明:欢迎附录中文版全文。”
他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霓虹,忽然觉得这一切像一场梦。十年前,他还是个为房租发愁的北漂演员;五年前,他还在为第一笔融资跑断腿;而现在,他们的研究成果即将登上世界顶级医学期刊。但他清楚,真正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资本或流量,而是那一袋埋在雪地里的皂角种子,是张婆婆熬的那一碗红薯粥,是无数个普通人愿意相信“慢一点也可以”的选择。
元宵节当天,央视记者再度登门,想拍一期专题片《新时代的国货之光》。王曜婉拒了演播厅访谈的邀请,提议去南江实地拍摄。摄制组抵达那天,恰逢“阳光计划”年度大会。全国各地的农户代表齐聚一堂,带着自家产的药材样品,像参加丰收节一样热闹。老周作为主持人,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嗓门洪亮:“今年我们查得更勤!政府补两百,我们巴不得多查几次!”
镜头扫过人群,一位藏族妇女举起手中的检测报告,激动地说:“我家的虫草地连续三年零农残,孩子考上大学了!”
另一位湖南老农掏出手机,展示银行到账短信:“分红到账八千六,我没敢花,全存着给孙子读书。”
拍摄结束后,导演私下对王曜说:“我拍过那么多企业,第一次见到员工和农民坐在一起吃饭,还能抢着洗碗。”
王曜笑而不语。他知道,在巴王的价值排序里,利润永远排在“尊严”之后??人的尊严,土地的尊严,时间的尊严。
三月春雷响,新一轮“一人一苗”活动启动。这一次,除了皂角与黄精,新增了三种濒危草药品种:川贝母、重楼、七叶一枝花。报名通道开放首日,系统一度因访问量过大崩溃。后台数据显示,超过四万名城市青年主动申请前往合作基地参与育苗实践,其中不乏投行经理、程序员、高校教师。他们写下理由各不相同,却又惊人相似:“我想亲手种点有用的东西。”“我已经三十岁了,还没做过一件值得回忆的事。”“也许我不是改变世界的那个人,但我可以成为起点。”
与此同时,“阳光链”迎来第三次升级。基于AI+卫星遥感的新系统上线后,不仅能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态,还可预测三年内的产量波动与生态承载极限。国家林业局专门派人考察,并提出将其纳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技术支持平台。
四月中旬,东京大学联合临床试验正式启动。首批一百名日本志愿者开始使用定制版“归时”洗发膏,同步接受脑电波与血液激素水平监测。日方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坦言:“我们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不仅因为数据透明,更因为他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让我们想起了昭和初期的农耕哲学。”
而在国内,一则新闻悄然引发热议:某知名网红主播直播测评“归时”时,擅自添加香精冒充新品销售,被消费者举报后查实,面临刑事追责。事件发酵后,#假货伤害的是信任不是品牌#登上热搜榜首。巴王官方回应仅一句话:“我们不怕有人造假,只怕有人不再相信真。”
王曜在内部会议上说:“从今天起,所有产品包装增加‘溯源问答’二维码,扫码可直连云服务器,任何质疑我们都现场解答。”
有人担心这会增加成本,他只回了一句:“信任的成本才是最高的。”
五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青蘅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杰出贡献奖”。颁奖词写道:“在一个追求速成的时代,他们教会世界如何等待。”
王曜没有出席典礼,而是派出了云南傈僳族少女阿?。她在台上用母语唱了一首祖辈传下来的采药歌,歌声清亮如山泉。翻译读出歌词含义时,全场静默:
“叶子绿时你不摘,是为了明天它还能长;
根长得深时你不挖,是为了子孙也能尝。”
回国后,阿?被安排住进北京总部附近的公寓。临走前,她拉着王曜的手说:“王哥,我能留在城市工作吗?”
王曜问:“为什么想留下?”
“我想学拍视频,把我们山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她眼睛亮亮的,“但我保证,每年清明一定回家种树。”
夏天到来时,S-CX3护唇膏正式面世。包装依旧极简,背面印着一段藏文诗译文:“风吹裂了嘴唇,却吹不断希望。”首批一万支在三小时内售罄,所得利润全额投入青海牧区儿童医疗援助项目。
秋分那天,王曜接到教育部通知:清华大学正式将“本草共生计划”纳入本科生社会实践必修模块,课程编号SC-2025,学分两分。消息传来时,他正在南江指导新一批志愿者移植黄精。听到电话内容,他愣了几秒,然后转身对身旁的老周说:“您现在可是清华特聘顾问了。”
老周咧嘴一笑:“那我得赶紧认几个字,不然上台讲啥?”
冬至前夕,他又一次踏上归途。这一次,飞机刚落地昆明,就收到李铮的紧急消息:S-CX1长期追踪数据显示,使用者不仅毛发生长稳定改善,其肠道菌群多样性也呈现正向变化,推测与蜂蜜蜡中的活性成分有关。团队建议立即启动消化系统健康研究方向。
王曜站在机场走廊,望着远处起伏的群山,久久未语。他知道,这条路早已超越最初的设想。他们起初只想做一款诚实的洗发膏,后来发现是在修复人与身体的关系;当他们以为终点是头皮健康时,却发现真正的战场是整个生活方式的重建。
当晚,他住在张婆婆家。炉火烧得很旺,母亲和老人都已入睡。他独自坐在院子里,仰头看着满天星斗。南江的夜空清澈得仿佛能照见前世今生。
手机震动了一下。万玉发来一张照片:武康路体验店门前,一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捧着一瓶“归时”,正小心翼翼地撕下旧洗发水的标签。配文仍是那八个字:
“慢下来,才能走得远。”
王曜收起手机,轻轻呼出一口气。
寒风掠过山林,树叶沙沙作响。
他知道,那是树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