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字号:小

第472章 政事繁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小说网】biquge345.com,更新快,无弹窗!


    「陛下想让臣何时赶赴江夏?」
    曹睿看向徐庶:「国事紧急,徐卿歇息一晚,明日乘车往江夏方向去走吧。荆州情况徐卿应该也熟悉。」
    徐庶应道:「此去江夏,最近的路应从阳武渡河,穿颍川郡丶南阳郡而至江夏。只是无论从哪一条路走,臣都是要经过蔡阳的,而蔡阳离襄阳丶樊城两处又都不远。」
    曹睿听出了徐庶的话外之音,应是向自己询问是不是要去襄阳处见一见赵俨。曹睿突然想起了一些典故,玩笑一般摇头说道:
    「徐卿是要守襄樊吗?」
    堂中臣子先是一愣,在看见皇帝的笑脸后也纷纷笑开了起来。毕竟在场之人要麽是阁臣丶要麽是内臣,都是久伴于皇帝身侧之人,其间气氛远远没有外臣拜见皇帝一般正经。
    徐庶也有些莫名其妙,但在想到了襄阳丶樊城之后,也略有些苦笑着说道:「陛下莫要笑臣,若让臣这回来守襄樊,臣无论如何都是会为陛下守住的。」
    众所周知,徐庶在成为大魏臣子之前,还在刘备手下做过一段时间的属官。
    从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三年,这段时间刘备客居新野小城,蹉跎了整整六七年之久,徐庶彼时就是刘备身侧的第一智谋之人。
    当建安十三年曹操亲自率大军来征荆州之时,驻守樊城的刘备在徐庶丶诸葛亮等人的共同建议下,丢弃樊城南渡汉水。这也是方才皇帝调侃徐庶和襄樊的原因。
    曹睿点头道:「朕知晓徐卿的意思。赵俨在襄阳监护荆州诸军,若徐卿经过襄阳,就为朕给他带几句话,提点提点他。」
    玩笑归玩笑,说到正事之时,徐庶依旧拱手应道:「陛下口谕,臣定一字不落的带到襄阳。」
    曹睿看向徐庶:「好,徐卿替朕告诉赵俨,荆州的局势与扬州丶雍凉均不相同。汉水分隔南北,朝廷渡河艰难。」
    「无论荆州形势如何,守住襄阳是朕的底线。」
    徐庶接话道:「臣清楚了。」
    「不,卿不清楚,朕还没说完。」曹睿摇头道:「襄阳是朕的底线,襄阳重于樊城丶重于江夏。整个荆州,有了襄阳,其他地方朕都可以再得。」
    「明白了麽?」
    徐庶也是精通军略之人,只是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关窍。一旁的司马懿丶刘晔丶辛毗也是同样。裴潜虽然不善军略,但毕竟曾任荆州刺史一职,也能理解皇帝的意思。
    曹睿发觉第一次参与议事的三名散骑侍郎,此刻正似懂非懂一般,抬手指了指徐庶:「徐卿懂了,朕的散骑们都没懂,徐卿为他们来解说一二。」
    「遵旨。」徐庶起身,朝着夏侯玄三人略一拱手。
    夏侯玄丶和逌丶夏侯惠三人也匆匆拱手还礼。
    徐庶道:「若荆州为一棋盘,大魏和吴国为两名棋手争锋,位于汉水南岸丶樊城以南的襄阳城,就是当之无愧的棋眼。」
    「汉水在荆州境内,从西北流至东南。江陵城不在大魏手中,襄阳就是汉水南岸的惟一重镇。樊城丶江夏均在江北,对大魏来说,这是易守难攻之处。可对于吴国来说恰恰相反,乃是难守易攻之处。」
    夏侯玄拱手道:「陛下,臣似乎听懂了。只要襄阳不丢,汉水北岸诸城大魏随时可以夺回。」
    曹睿笑着说道:「朕就是这个意思。」
    就在几人说话之时,中书令刘放带来了诏书和符节。曹睿起身走到殿中,亲手将其从刘放手中接过,放到了徐庶的双手之中。
    「徐卿且回去歇息吧,朕这里议事不知要到何时,卿明日还要早些动身。」
    徐庶将符节放在怀中,将诏书握在手心,深深施了一礼:「多谢陛下恩典,臣先告退了。」
    曹睿颔首应下,徐庶也不是什麽矫情的人,直接随刘放一同走出殿外。
    曹睿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看了好几瞬,才继续出言道:
    「司空,还有何事?」
    司马懿拱手:「还有两件事情应做,但也没此前论及的水情军情这麽紧急。」
    「武宣皇后此前葬于高陵,陛下既然返回邺城,在离开之前还应前去祭拜一番。」
    曹睿道:「司空知会下去,朕明日就去!」
    明日?
    司马懿接话道:「倒也不用这般着急,陛下不如先在邺城歇息两日。」
    曹睿道:「不歇息了,朕明日祭祀高陵,顺路再祭祀一番朝阳陵,后日就动身返回洛阳。」
    辛毗出言道:「臣请陛下莫要这般疲累了,还是身体要紧。」
    曹睿轻笑一声:「辛卿也来劝朕了?朕平日善养体魄,为的就是现在这般需要之时能用得上。此事不用议论了,尚书台和枢密院都回了洛阳,朕还留在邺城干嘛?」
    「陛下圣明。」辛毗无可奈何的拱了拱手,而一旁的司马懿却也嘴角扬起了一下。
    这就累了?
    那我从襄平一日不停的返回洛阳督办丧礼,又从洛阳赶到邺城该怎麽算?
    司马懿接着说道:「朝中只剩一事,早些丶晚些决策都可。第一批太学郎已经从陇右回返,预计再有几日就要到达洛阳了。」
    「哦?朕倒是好久没听到这些太学郎的消息了。他们在陇右做得如何?」曹睿好奇问道。
    司马懿:「禀陛下,此前秦州刺史陈季弼有书信往光禄勋杨义山处,称秦州州中考评之中,头五名屯田吏员都是太学郎。」
    曹睿笑道:「看来朕将他们派去屯田,倒还真派对了。诸卿,你们年轻之时,所任的第一份职务都是何职?」
    「司空先说。」
    司马懿率先拱手道:「臣二十二岁之时,被郡中徵辟为上计掾。」
    曹睿道:「二十二岁的上计掾,以司空之才倒也无妨,就是似乎早了些。」
    司马懿讪笑了一下,并未接话。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所谓上计掾,就是每年秋冬朝廷考察各郡国一年职司和过失之时,代表郡中向朝廷报告的官员。司马懿所在的河内郡乃是一方大郡,上计掾也是郡中为数不多的显职之一。
    当然,若要细细论起的话,司马懿二十二岁担任的河内郡上计掾,和他长子司马师差不多同一年龄担任的扬州仓曹从事相比,差了一个大等。而司马懿之父司马防的官职,和司马懿本人现在的官职相比,也差了一等。
    官宦子弟好做官,这在当前的大魏来说,是一个客观事实,曹睿也一时无法改变,冒然的下令官员子弟不得被徵辟,就是和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叫板,无异于在挖自己的根基。
    到了太和四年,太学也只毕业了三期学生。改变官员结构和晋升路径,路漫漫而修远兮,并不急于一时。
    曹睿接着看向刘晔:「刘卿的故事朕知道。二十馀岁,轻身入数千人之贼营,斩其首而收其兵,俨然傅介子一般的胆识。」
    「刘卿这些年屈才了,应该早些做个将军的。」
    刘晔尴尬一笑:「臣家中在扬州偏僻之地,臣少时为此下策,也只是自保的权宜之计,如何能与傅介子相比呢?」
    曹睿微微一笑,并不答话,又看向了其馀几人。
    辛毗面不改色的拱手道:「臣第一份职务,是在冀州袁本初处为参军。」
    曹睿点头:「辛卿倒是和徐侍中一般了。」
    裴潜接着应道:「臣第一份职务,是在长沙郡中为郡吏。」
    曹睿有些好奇的问道:「裴卿这番故事朕倒不知情,如何到了长沙去?朕记得故尚书令桓阶桓伯绪,就是长沙人吧?」
    「桓公乃是长沙人,臣彼时就在桓公手下为吏。而臣去长沙,此事说来话长。」裴潜叹了口气:「陛下知道李傕郭汜二人曾在长安乱政吗?」
    曹睿点头:「董卓的两个臣子嘛,朕听过此二人之名。」
    裴潜道:「昔日臣父曾在长安朝中为官……」
    曹睿打断了裴潜的话:「裴卿说的是不是董卓身死丶李傕郭汜占据长安的那段时间?」
    「正是。」裴潜应道:「臣父彼时曾在长安汉廷中为官。」
    曹睿点头:「朕知晓了,裴卿继续说来。」
    裴潜道:「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二人为害关中。兴平元年之时,国家大饥,长安城中粮贵如金。臣彼时虽然年幼,当时的粮价却记得一清二楚。谷一斛五十万钱,豆麦二十万钱,百姓穷困几乎食人。李傕丶郭汜丶樊稠把城中分成三份,各守其地,又纷纷派兵大掠三辅。」
    「臣父当时虽为朝廷官员,却也无法供养家中子弟。因而只能将臣与臣弟二人遣送出城而去,臣去往荆州刘景升处,臣弟裴俊则是前往益州。」
    「臣弟裴俊现在在蜀国为官,臣此前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向朝廷报告过的。」
    曹睿微微点头,并不感觉意外。
    乱世流离,绝不是一句空话。
    再垃圾的政权掌控长安,都好过一群西凉乱党将关中作为战利品来回扫荡。当时的人们又不能预知世事如何发展,为了保存骨血,不得不将儿子们分别送往两处,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者『分散投资』可以解释的,背后都是血泪。(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机战:全金属风暴 负鼎 哨向:从万人嫌苟成万人迷 万历小捕快 柯南之死神盯上我 师姐师妹是一对?给你拆散咯! 异度旅社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顶级赘婿 仙工开物 晋末长剑 无敌道医 医路坦途 香江风云:扎职为王 神话版三国 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娱乐圈]恋爱心愿 鸿蒙造化图 凡人修仙:开局一张混沌符